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其一)

迎新与送故,渠已不胜勤。

民卖腰间剑,公宽柱后文。

诸郎投赐沐,高会惜临分。

去国虽千里,分忧即近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迎接新人和送别旧人,这样的职责他已经感到非常忙碌。
百姓们卖掉自己的佩剑以换取生活所需,官员则在政务之余写下宽容的法令。
年轻的官员们接受皇帝的恩赐沐浴,高规格的聚会中他们珍惜这即将离别的时刻。
虽然离开国家千里之遥,但心中对你的忧虑仿佛近在眼前。

注释

迎新:迎接新人。
送故:送别旧人。
渠:他。
不胜勤:感到非常忙碌。
民:百姓。
卖:卖掉。
腰间剑:佩剑。
公:官员。
宽:宽容。
柱后文:政务之余的文书。
诸郎:年轻的官员们。
投赐沐:接受恩赐沐浴。
高会:高规格的聚会。
临分:离别。
去国:离开国家。
虽:虽然。
分忧:忧虑。
即:仿佛。
近君:近在眼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为《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品德的赞赏。"迎新与送故,渠已不胜勤",描绘了频繁的迎来送往,显示出友人的忙碌与热情。"民卖腰间剑,公宽柱后文",通过比喻,赞美友人像百姓出售佩剑般无私,对待政务公正宽容。"诸郎投赐沐,高会惜临分",写友人在宴会上的慷慨与深情,对聚会的珍视,以及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最后两句"去国虽千里,分忧即近君",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朋友的关怀和忧虑仍然如同近在咫尺,传达出深厚的友情。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情感真挚,寓言巧妙的赠别诗。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和王定国

地远城东得得来,正如湖畔共衔杯。

眼中故旧青常在,鬓上光阴绿不回。

归去汴桥三鼓月,相思梁苑一枝梅。

我闲时欲寻君醉,为备芎醪更满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清虚同访李园

年来高兴满莼丝,寒薄春风骀荡时。

稍见燕脂开杏萼,已闻香雪烂梅枝。

老逢乐事心犹壮,病得新诗和更迟。

何日联镳向金谷,拟追仙翼到瑶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清虚喜子瞻得常州

喜色侵淫动搢绅,俞音下报谪仙人。

惊回汝水间关梦,乞与江天自在春。

罨画初游冰欲泮,浣花何处月还新。

凉州不是人间曲,伫见君王按玉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其二)

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

青春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

付与儿孙知伏腊,听教鱼鸟逐飞沈。

黄公垆下曾知味,定是逃禅入少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