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二)除夕

日月云除,除不得、心头怆恍。

漫说道、两年此夕,痛魂相仿。

去岁荆棺犹得抚,如今已去归泉壤。

悔芒鞋、垒土太匆匆,难相傍。爆竹裂,家家响。

岁酒熟,家家赏。只棘人此际,愁偕年长。

有季可持门户事,有儿堪主蒸尝飨。

算此身、也是一閒人,随亲往。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是明代诗人董以宁在乙巳年的除夕所作,表达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将个人的悲痛与时间的流逝、家族的传承紧密相连。

“日月云除,除不得、心头怆恍”,开篇即点出内心的悲痛难以排解,即使时间流逝也无法抹去对亲人的思念。接着,“漫说道、两年此夕,痛魂相仿”一句,表达了对过去两年的回忆,以及这种痛苦仿佛与日俱增的感受。

“去岁荆棺犹得抚,如今已去归泉壤”两句,通过对比去年还能抚摸亲人遗物,而今只能归于黄泉,突显出时间的无情和生死的无常。接下来,“悔芒鞋、垒土太匆匆,难相傍”则表达了对未能陪伴亲人最后一程的遗憾和自责。

“爆竹裂,家家响。岁酒熟,家家赏”描绘了除夕之夜的热闹景象,与上文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最后,“棘人此际,愁偕年长”一句,直抒胸臆,指出自己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愁绪伴随岁月增长。

“有季可持门户事,有儿堪主蒸尝飨”表达了对家族后继有人的欣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而“算此身、也是一閒人,随亲往”则流露出一种超脱的释然,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归宿。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生者责任的承担,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京口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

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

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凤凰昼上忆吹箫.即事

花浪浮春,柳烟做暝,朱门斜对蓝桥。

更几重翠箔,一带红寮。

才见玉人凝坐,金猊内、一线香飘。

回身处、牙签犹见,湘管才抛。魂销。

原来窗下,把萧郎旧曲,写上生绡。

看书临钗脚,格韵偏饶。

因忆当初绮阁,吟成后、惯与推敲。

谁怜取,赤绳难系,是处藏娇。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烛影摇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洛神图

离合神光,有人分得陈思绣。

流风回雪更惊鸿,髣髴还重觏。

手把镂金带枕,并明珠、洛川亲授。

任人呼作,水上宓妃,宫中甄后。

记得当初,袁家新妇啼痕透。

此身早是属君王,不被人僝僽。愁到弃捐葱韭。

也应同、燃箕泣豆。为他想遍,才下鸳针,何曾轻就。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暗香.拾堕花

绿酣红醉。奈小园一夜,花神怨怼。

欲买春留,东君不受榆钱贿。

唤得落花风起,半减却、蝶粮蜂税。

惊见得、满地胭脂,疑是花神泪。何意。飘零易。

待拾取片红,故枝重赘。绣床相对。

剪綵难教春再系。

待替落花驰檄,同索问、春风之罪。

把锦囊、收拾也,蝶庵深闭。

形式: 词牌: 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