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京口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

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

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此诗《水调歌头·京口》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全诗借景抒情,寓言哲理,描绘了一幅充满深意的画面。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 开篇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江面景象,栏江石与趁潮船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预示着人生的起伏不定。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这两句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眼前景色的重新审视,蕴含了对生命流转的感慨。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 诗人借助佛教和道家的典故,将历史人物与自己联系起来,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人生的意义,体现了对智慧与道德的追求。

“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 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申出对生死、因果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追问。

“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 诗人对世人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认为许多言论和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这两句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否定态度,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被表面的名号所束缚。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 这几句描绘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死亡的冷静面对。

“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最后两句以提问的方式,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都在追求各自的生活方式,但最终都逃不过生命的规律。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智慧、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凤凰昼上忆吹箫.即事

花浪浮春,柳烟做暝,朱门斜对蓝桥。

更几重翠箔,一带红寮。

才见玉人凝坐,金猊内、一线香飘。

回身处、牙签犹见,湘管才抛。魂销。

原来窗下,把萧郎旧曲,写上生绡。

看书临钗脚,格韵偏饶。

因忆当初绮阁,吟成后、惯与推敲。

谁怜取,赤绳难系,是处藏娇。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烛影摇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洛神图

离合神光,有人分得陈思绣。

流风回雪更惊鸿,髣髴还重觏。

手把镂金带枕,并明珠、洛川亲授。

任人呼作,水上宓妃,宫中甄后。

记得当初,袁家新妇啼痕透。

此身早是属君王,不被人僝僽。愁到弃捐葱韭。

也应同、燃箕泣豆。为他想遍,才下鸳针,何曾轻就。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暗香.拾堕花

绿酣红醉。奈小园一夜,花神怨怼。

欲买春留,东君不受榆钱贿。

唤得落花风起,半减却、蝶粮蜂税。

惊见得、满地胭脂,疑是花神泪。何意。飘零易。

待拾取片红,故枝重赘。绣床相对。

剪綵难教春再系。

待替落花驰檄,同索问、春风之罪。

把锦囊、收拾也,蝶庵深闭。

形式: 词牌: 暗香

声声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琵琶峰下,云雨台边,似曾亲见瑶姬。

缥缈氤氲,宛如荐枕当时。

只是先王曾幸,怎襄王、梦里重思。

些个事,教针神代揣,欲绣还疑。

莫问去来何意,更搴帱请御,整佩还持。

但问图中,一行绮语谁题。

好从色丝黄绢,想拈针、少女风姿。

恰称得,犊车人、绝妙好辞。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