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夕阳欲下行人少,落叶萧萧路不分。
脩竹万竿秋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画面。"夕阳欲下行人少",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天色将晚,路上行人稀疏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孤寂之感。"落叶萧萧路不分",通过落叶的声音和纷飞的状态,暗示了道路在秋风中显得模糊不清,增添了迷茫的气氛。
接下来的"脩竹万竿秋影乱",诗人以万千修长的竹子为背景,秋日斜阳穿过竹叶,使得地上的光影错落,显得杂乱而富有动态美。"山风吹作满窗云",最后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山风之大,仿佛将竹影吹散,化作满窗的云雾,既写出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思绪翻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色,通过行人稀少、落叶纷飞、竹影摇曳和山风起云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的深深感慨,体现了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诗风。
不详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道人已跨龙潭鹤,童子能煎雀舌茶。
一夜山中满林雪,客来无处觅梅花。
借骑白鹤访茅君,琪树秋声隔夜闻。
料得山中张道士,开门先扫鹤巢云。
大茅峰顶见日出,烟树云林宿雨收。
万里澄江净如练,却从天际识归舟。
道人采药出山迟,菌阁秋高袭羽衣。
半夜忽闻孤鹤唳,五云相伴一僧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