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二)

一从都尉生降去,夜夜魂随塞雁芦。

陛下宽仁多不杀,可能生入玉门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塞下曲(其二)》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从都尉生降去”,以“都尉”这一古代官职为切入点,暗示了主人公曾是战场上的将领或士兵,因某种原因被迫投降,这一行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命运转折。接着,“夜夜魂随塞雁芦”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灵魂比作随风飘荡的塞外大雁和芦苇,形象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漂泊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让人不禁联想到战争给个体带来的巨大创伤和心灵的折磨。

后两句“陛下宽仁多不杀,可能生入玉门无”,则转向对统治者政策的反思。诗人借对皇帝宽仁政策的赞美,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微妙联系。通过这一问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也暗含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以及对无辜生命遭遇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个人命运与国家政策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洞察力。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海上行

大海天之东,其处有黄金之宫,上界帝子居其中。

欲往从之,水波雷骇。几望见之,以风为解。

徐福至彼,止王不来。

至今海上人,时见城郭高崔嵬。

鼋鼍喷沫,声如宫商。日月经之,以为光明。

或言有巨鱼,身如十洲长。

几化为龙不可当,一旦失水愁徬徨。

北冥之鲲,有耶无耶。

又言海中之枣大如瓜,枣不实,空开花。

但见鲸鱼出没,凿齿磨牙。

昔时童男女,一去不回家。

东浮大海难复难,不如归去持鱼竿。

形式: 古风

哭杨主事

吴下多经儒,杨君实宗匠。

方其对策时,已负人伦望。

未得侍承明,西京俄沦丧。

五马遂南来,汪黄位丞相。

几同陈东狱,幸遇明主放。

牧马饮江南,真龙起芒砀。

首献大横占,并奏东胡状。

是日天颜㢠,喜气浮綵仗。

御笔授二官,天墨春俱盎。

鱼丽笠泽兵,乌合松陵将。

灭迹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松江再蹉跌,搜伏穷千嶂。

竟入南冠囚,一死神慨忼。

往秋夜中论,指事并吁怅。

我慕凌御史,仓卒当绝吭。

齐蠋与楚龚,相期各风尚。

君今果不食,天日情已谅。

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

唯有大节存,亦足酬帝贶。

洒涕见羊昙,停毫默悽怆。

他日大鸟来,同会华阴葬。

形式: 古风

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其一)

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

不是白登诗未解,菲才端自愧卢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其二)

苍黄一夜出城门,白刃如霜日色昏。

欲告家中卖黄犊,松江江上去招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