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楚南僧

刚肠未肯报平安,拟把功名一担担。

方向杏坛逃败北,却于莲社得和南。

香同世事炎还冷,茶类人情苦始甘。

大抵久长同佛法,此心何处不瞿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他的刚烈之心不愿只求平安,打算肩挑功名,不断追求。
在杏坛上遭遇挫折后,他转向莲社寻找转机,获得支持。
香气如同世间事,时而炽热时而冷却,茶如人情,起初苦涩而后甘甜。
长久以来,他的人生观接近佛法,心中何处不是充满智慧与慈悲呢?

注释

刚肠:形容人的刚毅性格。
杏坛:古代教育场所,常指孔子讲学的地方。
莲社:佛教社团,这里可能比喻寻求精神支持的团体。
炎:形容事物热烈或激烈。
甘:甜,这里形容情感或体验的转变。
瞿昙: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这里泛指智慧和慈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名为《呈楚南僧》。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法修行之心向往和追求内心平静的诗句。

"刚肠未肯报平安,拟把功名一担担。"

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虽然尚未达到平和宁静的境界,但却有着积极向上的愿望,要把自己的修行与功绩像挑担子一样地负载起来。

"方向杏坛逃败北,卻于莲社得和南。"

这里的“杏坛”可能指的是某个地点或事件,而“莲社”则象征着清净之处。诗人通过这两句暗示了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经历过挫折,但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安慰。

"香同世事炎还冷,茶类人情苦始甘。"

这一句借用香和茶来比喻世间万象和人的情感。香味有时浓烈而热烈,有时淡薄而冰凉;而茶的苦涩与甘美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体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化无常以及人情冷暖的洞察。

"大抵久长同佛法,此心何处不瞿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与向往,以及内心追求永恒平静的心愿。这“此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在追求,而“瞿昙”是佛教术语,意为一切地方,都能达到一种超脱世俗、心如止水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修行体验的抒情,它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在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邻女搔绵吟

閒窗日上三竿竹,窗下娇娥整轮辐。

匆匆未暇理云鬟,半朵青鸦倚红玉。

青梢摘尽银香囊,画栏平倚斑筠筐。

时将纤手翻雪霜,酥胸玉面同光芒。

捧归细捲银成索,牵出松松云一握。

珠唇呵挺气温温,鹦觜踏车声络络。

今年莫怪功绩稀,阿奶勒绣鸳鸯帏。

如今织出秋江练,十月正好裁新衣。

客心闻此愁无著,一夜清寒动寥寞。

明朝为问买一端,剪做道袍披落魄。

形式: 古风

饮仙阁

槽头压尽春山绿,槽下真珠泻醽醁。

骚人一笑倾盖盘,满面春风涨红玉。

少陵得此不欲言,乃指八子为中仙。

主人倾盖慕此意,一阁新构堂西偏。

于今世态薄于纸,何必劳心问青紫。

愿君醉我金屈卮,万事过耳同风飞。

醺醺和月尚栽竹,长啸一声归翠微。

形式: 古风

和戎

纳币求成事已非,可堪函首献戎墀。

一天共戴心非石,九地皆涂血尚泥。

反汉须知为鼌错,成秦恐不在于期。

和戎自有和戎策,却恐诸公未必知。

形式: 七言律诗

夜读离骚

楮衾封冷白凝霜,展转无眠夜未央。

风欲送愁先卷帐,雨嫌多梦故敲窗。

自惭鼓瑟投齐好,谩接歌舆效楚狂。

起把离骚读幽闷,楚词还似楚江长。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