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寄示顾文子

梅雨经旬未放阳,舍南舍北尽汪洋。

只疑天意骄河伯,可念人穷到子桑。

巨蝮公然争卧榻,淼雷多半杂崩墙。

故人邻巷无消息,问讯明朝驾一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时间连绵不断的梅雨给作者居住地带来的水灾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活困境的深切忧虑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梅雨经旬未放阳,舍南舍北尽汪洋”以“梅雨”开篇,点明季节特征,暗示连续的降雨导致四周积水成汪洋,形象地描绘出水灾的严重性。接着,“只疑天意骄河伯,可念人穷到子桑”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表达了对天公不公的质疑,同时也流露出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同情。

颔联“巨蝮公然争卧榻,淼雷多半杂崩墙”进一步渲染了水灾的破坏力,将洪水比作“巨蝮”,生动地展现了洪水肆虐的情景;“淼雷”则指代雷声,与“崩墙”相呼应,描绘了雷电交加、房屋倒塌的景象,突出了灾难的猛烈与无情。

颈联“故人邻巷无消息,问讯明朝驾一航”转而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渴望得到朋友的消息,期盼着明天能乘船前往询问,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困难时刻的相互扶持与情感联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灾难的严峻,也深刻反映了人情的温暖与关怀,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希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调顾文子兼示稚存

久忆东吴顾文学,南州客况故依然。

参苓半减经师俸,蔬笋还供都讲筵。

懒甚抛书妨坐卧,养深持论彻中边。

东头尚有穷书记,妒尔天涯比屋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失题

我家乃在东海东,蜃楼见惯心空空。

十年书影深山里,每顾山魈亦心喜。

生耶灭耶何足嗔,一颦一笑谁为真。

伟哉造物焉用我,不幻烟云幻此身。

形式: 古风

花津

一灯低昂向船久,万兀千摇至津口。

船头正与沙堤平,拂面毵毵水杨柳。

风前鱼鼓已报更,岸上人家尚沽酒。

客来小饮饮即酿,三两依依话村叟。

归涂忽散草上萤,顾影防惊竹间狗。

时清喜无盗贼警,波平未是蛟龙薮。

江湖自我野兴长,鹧鸟于人宿缘厚。

沈吟露下那得眠,独倚篷窗数星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过高淳湖水新涨舟行芦苇上十馀里

前舟疾如飞,后舟忽追及。

何物舟背沙沙声,葭薍丛中靡舟入。

初疑舟在浅水行,蓑蓑尺五黏天青。

谁知一篙不及底,五月已见湖波平。

我昔经过始冰涣,水枯尽是黄沙岸。

等闲重作倚篷人,浩皛芊眠一悽断。

如云帆影去复来,似雪沙鸥聚还散。

先时弱质易惊秋,此日偏令远目愁。

霜清会见根株出,莫送飞花上客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