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寄方思道七首》中的第五首。诗中描绘了对友人东归后在吴会(今江苏一带)的生活情景的回忆与想象。
首句“忆尔东归日”,诗人以回忆的方式开始,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怀念之情。接着,“长为吴会吟”一句,点明了友人在吴会的生活状态,通过“吟”字,暗示了友人在此地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自由。
“春觞临水曲,夜棹入山阴。”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在春天里临水饮酒,夜晚则划船进入幽静的山林的情景。通过“春觞”、“水曲”、“夜棹”、“山阴”等意象,营造出了一幅充满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画面,展现了友人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结侣游能数,逃人去转深。”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友人的社交活动和隐逸生活。友人与人结伴出游的次数频繁,但同时也有逃避尘世之意,去的地方越来越深,暗示着友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兰苕如可折,莫惜寄云林。”诗人以兰花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兰花高洁而雅致,象征着友人的品格。诗人希望如果可以,能够将这份思念之情寄托给远方的云林,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东归后的悠闲生活,以及诗人对其的深深怀念与祝福,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