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

长安失驭颂声沈,作者谁能刻翠岑。

大业尽归文老笔,中兴还死叛臣心。

天边奎壁垂芒冷,溪上龙蛇倒影深。

当日形容播金石,洋洋千载有遗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浯溪》由宋代诗人杨冀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权力更迭、历史变迁的独到见解。

首联“长安失驭颂声沈,作者谁能刻翠岑。”开篇即以“长安”这一古代政治中心象征国家的权力核心,而“失驭”则暗示了权力失控或衰败的景象。“颂声沈”则描绘出国家失去赞颂之声,社会陷入沉寂的状态。接下来,“作者谁能刻翠岑”一句,以“作者”指代历史记录者,表达了在权力更迭后,寻找历史真相与价值判断变得困难重重,如同在翠绿的山峰上刻字一样艰难。

颔联“大业尽归文老笔,中兴还死叛臣心。”进一步探讨历史进程中的权力转移与社会变革。这里,“大业”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强盛,而“文老笔”则暗指通过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来传承和纪念这些辉煌时刻。然而,即使如此,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新的权力中心崛起,旧的叛臣之魂却依然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使得“中兴”(国家复兴)之路充满变数与挑战。

颈联“天边奎壁垂芒冷,溪上龙蛇倒影深。”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历史的深远与复杂。奎壁是星宿名,常被用来象征帝王或权贵,此处“垂芒冷”暗示着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如同星辰般冷寂而深远。而“溪上龙蛇倒影深”则以龙蛇的动态形象,象征历史事件的曲折与复杂,以及它们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尾联“当日形容播金石,洋洋千载有遗音。”总结全诗,强调历史记录的重要性。这里的“金石”指的是碑文或石刻,意味着历史的记载将永远流传,即使千年之后,仍能听到历史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肯定,也是对后人反思历史、汲取教训的呼吁。

综上所述,《浯溪》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探讨了历史的变迁、权力的更替以及历史记录的意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

杨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程给事知越州

蜀道新持使节优,南昌更命按诸侯。

江山秀入行台晓,风月吟余泽国秋。

宽弛茶租吴俗富,兴骊渠利晋人讴。

送将莫讶迟留处,浩穰敲喧讼牒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欲往海上吞鲸鲵。

形式: 押[齐]韵

和王举元柏谷山院

附骥游僧刹,天清晓色开。

园林喷雨过,殿阁踏云来。

日转花阴薄,山深磴道回。

凭栏堪写望,陇麦翠如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唐卿既篆欧公侍郎滁州琅邪山醉翁亭记上石讫思莫能致之滁上因斧官之隙地众材堪栋梁者枝其榱桷构堂于廨舍西偏高三仞植记于中楹若屏然图悠久也因成长句五十六字以诗其名兼寄献欧公侍郎

醉翁亭记醉翁堂,远取琅邪近费乡。

高世雄文刊翠琰,老山孤干负虹梁。

左邻鳌海三神岛,西倚儒宫数仞墙。

虽愧篆工非墨宝,英辞终与借辉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