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又寄丘仲阏(其二)

三边烽火照甘泉,闻道津桥泣杜鹃。

帝释亦愁龙汉劫,天灾况值鼠妖年。

流离苦语传黄蘖,盗窃迷香幻白莲。

漫写哀辞金鹿痛,人间何事不颠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又寄丘仲阏(其二)》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体现了对社会时局的深切关怀与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现状的感慨。

首联“三边烽火照甘泉,闻道津桥泣杜鹃。”以“三边烽火”描绘边疆战乱,战火连天的景象;“甘泉”暗指京城,暗示朝廷受到威胁。“津桥泣杜鹃”则借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象征着百姓的悲痛与哀伤。这两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紧张、悲凉的氛围。

颔联“帝释亦愁龙汉劫,天灾况值鼠妖年。”将神话中的帝释天也纳入忧愁之列,说明灾难之深重已超乎常理,即使是神灵也无法幸免。同时,“龙汉劫”和“鼠妖年”分别象征着历史上的重大变故和特定时期,强调了时局的严峻性。

颈联“流离苦语传黄蘖,盗窃迷香幻白莲。”通过“流离苦语”描绘了难民的苦难生活,而“黄蘖”是一种苦味植物,象征着生活的艰辛。接着,“盗窃迷香幻白莲”则以反讽的手法,揭示了社会道德沦丧,正义被扭曲的现象。这里“白莲”通常被视为纯洁的象征,但在此处却成为虚假与欺骗的代名词。

尾联“漫写哀辞金鹿痛,人间何事不颠连。”以“金鹿痛”比喻哀伤之情如同金鹿般沉重,进一步强化了哀伤的情感。最后,“人间何事不颠连”则表达了对世间种种不幸与苦难的无奈与感慨,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天灾、社会道德败坏等多重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局面的深切关注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道德、社会秩序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述闻(其一)

太阿倒授又移权,便到玄黄血战年。

狂喝枭卢天一笑,怒诃狗脚帝三拳。

垂虹上贯重轮日,泻海横分九点烟。

毕竟图王图作贼,无端殿下比雷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述闻(其二)

皇京一片变烟埃,二百年来第一回。

荆棘铜驼心上泪,觚棱金爵劫余灰。

螟蛉果蠃终谁抚,猿鹤沙虫总可哀。

只望木兰仍出狩。銮舆无恙贼中来。

形式: 七言律诗

述闻(其三)

说有苍天不死方,盗泉一饮众皆狂。

人言细柳都儿戏,我欲传芭哭国殇。

鬼吏三官明作贼,神兵六甲解擒王。

古今多少昏荒事,并付盲翁负鼓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述闻(其四)

一拳打碎旧山河,两手公然斗柄挼。

鸲鹆往来谣语恸,鱼龙曼衍戏场多。

火焚袄庙连烽燧,辙涸羁臣乞海波。

至竟辽东多浪死,尚夸十万剑横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