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妄偈

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

从真有妄生,此妄何所止?

无初即无末,有终应有始。

无始而无终,长怀懵兹理。

愿为开玄妙,析之出生死。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翻译

真正的佛法本质原本清净,虚妄的念头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从真实中产生了虚妄,那么这个虚妄最终会停在哪里?
如果没有开始自然也就没有结束,如果有终点就应当有起点。
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人们长久以来对这个道理感到困惑不解。
希望有人能揭开这深奥的秘密,剖析它,让我们超脱生死轮回。

注释

真法性:真实的佛法本质。
本净:本来清净无染。
妄念:虚妄不实的念头或想法。
何由起:从哪里产生。
从真:从真实性中。
有妄生:产生了虚妄。
此妄:这虚妄。
何所止:将在何处停止。
无初:没有开始。
即无末:就没有结束。
有终:如果有终结。
应有始:就应该有开始。
无始:没有开始。
而无终:也没有结束。
长怀:长久以来。
懵兹理:对这个道理感到困惑。
愿为:希望有人能。
开玄妙:揭开深奥的秘密。
析之:剖析它。
出生死:使我们超脱生死轮回。

鉴赏

这首诗名为《真妄偈》,是唐代僧人复礼所作。从内容上看,诗中探讨的是佛教中关于本体与现象、真实与虚妄的关系,以及对生死循环的思考。

"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 这两句表达了一个基本的佛理概念:即万物的本质是清净无染的,而一切烦恼和迷失都是由妄想而产生。这里的“真法性”指的是宇宙间真正不变的法则,即万物皆空,唯有心识在动。

"从真有妄生, 此妄何所止?"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上面的观点,说明了虚妄念头是如何由清净本性中产生,并且询问这些迷失的念头将会在哪里终结。

"无初即无末,有终应有始。无始而无终,长怀懵兹理。" 这四句诗则是在探讨时间与因果的关系,表达了对于宇宙间无始无终、因果循环的深刻体悟和感慨。

最后两句 "愿为开玄妙,析之出生死。" 表示作者对于开启并理解这些深奥哲理的渴望,以及希望通过这种理解来超越生与死的轮回。

整首诗体现了佛教中的智慧和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真相的思考和追求。

收录诗词(1)

复礼(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逸句

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形式: 对联

赠段何

乐广清羸经几年,姹娘相托不论钱。

轻盈妙质归何处,惆怅碧楼红玉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赠马植

截竹为筒作笛吹,凤凰池上凤凰飞。

劳君更向黔南去,即是陶钧万类时。

形式: 七言绝句

逸句

吟中双鬓白,笑里一生贫。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