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因次元韵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水边的小船晃动常会惊飞鸟儿,为何树林深处它们几乎不再怀疑。
野性的鸟儿是否也会服从命令,旧巢还留有它们昔日主人的记忆。
它们并不关心春天江水温暖的饮水觅食,夏日悠闲地自由飞翔。
看到美德的凤凰难道没有归巢之意,但它们应当选择向阳的南枝栖息。

注释

舟动:小船晃动。
惊散:惊飞散开。
威令:命令,这里指人类的指令。
旧巢:过去的鸟巢。
饮啄:鸟类的觅食和饮水。
丹穴凤:比喻具有美德的杰出人物。
向南枝:向阳的树枝,象征好的环境或地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水边舟动和林间鸟鸣的观察,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意境淡远,语言简洁,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自然美好感受的深刻。

"水边舟动多惊散"一句,以动作静的对比,表现了水边环境的宁静和偶尔被打破的情景。"何事林间近绝疑"则是诗人对这种宁静之中的小小骚动表示出一种好奇和探究。

"野意肯从威令至"这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灵对自然法则顺应而非抗拒的情状。"旧巢犹有主人知"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痕迹的观察和感悟。

"不关饮啄春江暖"一句,通过否定形式,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纯粹欣赏态度,而非功利目的。"自在飞鸣夏日迟"则描绘了一幅夏日悠长、鸟语花香的画面。

最后两句"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通过设问和假设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于生命过程中顺其自然的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

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诗作常带有浓厚的理性色彩,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王逢原挽辞

蒿里竟何在,死生从此分。

谩传仙掌籍,谁见鬼修文。

蔡琰能传业,侯芭为起坟。

伤心北风路,吹泪湿江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长干寺

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柳条不动千丝直,荷叶相依万盖阴。

漠漠岑云相上下,翩翩沙鸟自浮沈。

羁人乐此忘归思,忍向西风学越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长垣北

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

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世事

世事一何稠,论心日已偷。

尚蒙今士笑,宜见古人羞。

老圃聊须问,良田亦欲求。

非关畏黻冕,无责易身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