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原挽辞

蒿里竟何在,死生从此分。

谩传仙掌籍,谁见鬼修文。

蔡琰能传业,侯芭为起坟。

伤心北风路,吹泪湿江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荒野之中,究竟哪里是蒿里,生死从此开始划分。
虚传仙人掌下有记录,又有谁能亲眼见到鬼神修撰的文献。
蔡琰能够传承学业,侯芭却为亡者筑起了坟墓。
北风吹过,令人心碎,泪水打湿了江上的云雾。

注释

蒿里:古代指阴间或荒郊野外。
死生:生死,生命与死亡。
谩传:空传,虚传。
仙掌籍:传说中仙人的记录或典籍。
鬼修文:鬼神所写的文献。
蔡琰:东汉末年的才女,此处借指有学问的人。
侯芭:虚构的人物,可能象征着对亡者的哀思。
北风:寒冷的风,常引申为悲凉之意。
吹泪:形容泪水被风吹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挽词》。通过这短暂而深情的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亲友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沉痛体会。

“蒿里竟何在,死生从此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已然消失在尘世,与生者永远隔离的深切感受。蒿里指的是荒野或墓地,那里已经没有了生者的踪迹,只剩下死亡的沉寂,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变得清晰无比。

“谩传仙掌籍,谁见鬼修文。”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精神价值的愿望。诗人通过对仙籍的提及,表露出对于超越凡俗,达到不朽境界的向往。而“谁见鬼修文”则是一种无奈和疑问,似乎在询问在死亡之后,还有谁能够目睹那永恒之文。

“蔡琰能传业,侯芭为起坟。” 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蔡琰和侯芭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蔡琰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女,以其坚贞守节而著称;侯芭则是一位有名的医生,据说死后被人为他起坟。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引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深度,也强化了对逝者的纪念和哀思。

“伤心北风路,吹泪湿江云。”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直接抒情。北风在这里代表着寒冷、孤独甚至死亡,而“吹泪”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不尽的哀思。泪水随着北风飘散,湿润了江上的云朵,那份哀伤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无边无际。

王安石在这首挽词中,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更通过诗句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追求精神永恒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长干寺

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柳条不动千丝直,荷叶相依万盖阴。

漠漠岑云相上下,翩翩沙鸟自浮沈。

羁人乐此忘归思,忍向西风学越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长垣北

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

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世事

世事一何稠,论心日已偷。

尚蒙今士笑,宜见古人羞。

老圃聊须问,良田亦欲求。

非关畏黻冕,无责易身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丙申八月作

秋风摧剥利如刀,漠漠昏烟玩日高。

眼看南山露崖窾,心随东水转波涛。

归期正自凭蓍蔡,生理应须问酒醪。

还有诗书能慰我,不多霜雪上颠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