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北

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

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在长垣北边牵马前行,寒冷的貂皮衣不足以抵挡严寒。
寒风吹过,如同急促的鼓声,月色朦胧中旗帜黯淡。
骑兵队伍像流星般疾驰,火光照亮了桑树下的戟枝。
简陋的柴门后藏着春梦,又有谁知道我此刻出行。

注释

揽辔:牵马。
貂寒:貂皮衣的寒冷。
霜风:寒冷的风。
骑火:骑兵队伍的火把。
墙桑:桑树生长在墙边。
柴荆:简陋的木门。
春梦:梦境中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士在严寒中策马行进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边塞军人的坚韧与孤独。诗人运用了“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等句子,生动地描绘出北方边塞严酷的气候和将士们在严寒中的艰难生活。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两句,则通过对风、霜、烟、月的细腻描写,营造了一种肃杀而又神秘的边塞氛围。其中,“旌旗”一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军旗在寒风中飘扬的景象,也寓意着战争与征战的氛围。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两句,通过对马蹄踏过火堆、墙头桑树被戟划伤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边塞军人的英勇和战斗生活,也暗示着战争给自然带来的破坏。

最后,“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孤独在外的感慨。春天本应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但边塞的严寒和战争却让这一切变得遥不可及。诗人通过“柴荆掩春梦”来隐喻这种隔绝,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篇不仅展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反映了战争给个人带来的孤独和无奈的杰出作品。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世事

世事一何稠,论心日已偷。

尚蒙今士笑,宜见古人羞。

老圃聊须问,良田亦欲求。

非关畏黻冕,无责易身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丙申八月作

秋风摧剥利如刀,漠漠昏烟玩日高。

眼看南山露崖窾,心随东水转波涛。

归期正自凭蓍蔡,生理应须问酒醪。

还有诗书能慰我,不多霜雪上颠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东皋

起伏晴云径,纵横暖水陂。

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

楚制从人笑,吴吟得自怡。

东皋兴不浅,游走及芳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冬日

扰扰今非昔,漫漫夜复晨。

风沙不贷客,云日欲迷人。

散发愁边老,开颜醉后春。

转思江海上,一洗白纶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