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儒坑

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力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书发冢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我的才智有限,无法为自己谋取利益。
我想用什么力量去帮助强大的秦国呢?

注释

智力:指个人的智慧或才能。
区区:形容微小,不足挂齿。
身:自身,这里指个人的利益。
欲:想要,意图。
何力:什么力量。
助:帮助。
强秦:强大的秦国,可能指的是秦朝或者有侵略性的强大国家。
只应:只可能。
埋没:被忽视或遗忘。
千秋后:长远的时间,通常指死后。
更足:更加适合,更适于。
诗书:泛指书籍,尤其是文学和知识类书籍。
发冢人:盗墓者,比喻挖掘过去事物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对个人智力和才能局限性的一种自嘲,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历史使命感和超脱世俗的思考。

“智力区区不为身”,这里的“智力”指的是个人的才华或能力,“区区”则表示这些能力有限,不足以改变个人命运。王安石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己力量的自谦和局限性的认识。

“欲将何力助强秦”,作者借用历史上的强大国家——秦朝来比喻自己的无力感。即便是想要帮助像秦朝这样的强国,也不知道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力量。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能力的有限性,面对宏大的历史和强权时个人的渺小无力。

“只应埋没千秋后”,这里的“只应”意味着作者认为自己最终的归宿是被时间所湮没。王安石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认为个人终将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更足诗书发冢人”,这句话则透露出一种对文化传承和文学价值的坚信。尽管个人的力量有限,但通过诗歌和书籍,这些精神财富能够唤醒后世的人们,给予他们启示和灵感。在这里,“冢”是古代墓葬之处,王安石暗指即使到了墓地,也能通过文化遗产影响未来。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反映出对历史、命运和个人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和文学永恒价值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晓发舟至武塘(其二)

闲态眷新鲔,靡靡事废洲。

九秋悲射猎,万里怅高忧。

大泽岂终尔,荒交真少谋。

愧余徒迈发,丹鸟沦翔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晏望驿释舟走信州

病起行山山更险,下穷溪谷上通天。

乘高欲作东南望,青壁松杉满我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殊胜渊师八十馀因见访问之近来如何答曰随缘而已至示寂作是诗

寄托荒山鬼与邻,一生黄卷不离身。

百年薪尽随缘去,莫学缁郎更误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海棠花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