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秋风辞

雒阳客,后车结驷传烛食,人生富贵不易得。

江头秋风旦夕起,胡为翩翩雒阳陌。

雒阳陌,吹尘埃。江头树,安在哉。秋风起,菱花开。

鲈鱼肥,归去来。

形式: 古风

翻译

洛阳的旅人,乘坐华丽的马车,享用着传递的烛光晚餐,人生能有富贵是多么不易。
江边秋风日夜刮起,为何你还在洛阳街头飘摇不定。
洛阳的街头,尘土飞扬。江边的树木,如今何处?秋风又起,菱花盛开。
鲈鱼肥美,是时候回家了。

注释

雒阳客:指在洛阳的外地人。
结驷:形容车辆众多。
传烛食:传递烛火供人食用,形容宴会豪华。
胡为:为什么。
翩翩:形容动作轻盈或举止潇洒。
雒阳陌:洛阳的街道。
吹尘埃:形容风力大,扬起尘土。
安在哉:在哪里呢,表示对事物变迁的感慨。
鲈鱼肥:象征思乡之情,古代有‘莼鲈之思’的典故。
归去来:回家去,表达归乡的愿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江头秋风辞》。诗中以洛阳客的身份,描绘了富贵生活的短暂和无常。"后车结驷传烛食"形象地展现了洛阳客豪华的生活场景,然而"人生富贵不易得"一句揭示了这种繁华背后的虚幻与不易持久。接下来,诗人通过"江头秋风旦夕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胡为翩翩雒阳陌"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知命运的疑问。

"雒阳陌,吹尘埃"进一步渲染了洛阳街头的尘土飞扬,暗示了人生的浮华与沧桑。"江头树,安在哉"以树木的易逝象征生命的短暂,引人深思。"秋风起,菱花开"描绘出秋季景色,也寓言着季节更替和人事更迭。最后,"鲈鱼肥,归去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洛阳客的视角,通过秋风、尘埃、江头树等意象,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归隐理想的深深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汤村逢陈安性

束装清晓来江浦,瘦马羸童犯山雨。

解鞍入寺闻钟声,堂上僧斋日初午。

故人聆我足音喜,纱帽相逢坐东庑。

别来几日颔生须,相见惊疑更问语。

念昨与君俱随书,贫贱不为人比数。

侍郎门馆乏容悦,举子文章惭莽卤。

瞽言强献亦何有,君去东州我之楚。

可怜今日江头路,草草逢君具鸡黍。

我贫无策未容饱,君禄虽微不犹愈。

如今未可计得失,且作新诗致醇醑。

形式: 古风

约李令

茅檐明月夜萧萧,残雪晶荧在柳条。

独约城隅闲李令,一杯山芋校离骚。

形式: 七言绝句

至日同文潜舍人饮钱京兆穆父家

大尹孤标琢昆玉,舍人骨相飞食肉。

弊裘羸马愧我寒,唤饮东斋散肤粟。

少时独识孔文举,不交馀子平生足。

尹门如市立相蹑,尹心如水清可掬。

邻无恶少归醉卧,不遣长须讼骑屋。

闭门不出三日雪,冷坐西轩花眩目。

未妨诗句敌青春,痛饮何由发还绿。

形式: 古风

行路难和鲜于大夫子骏

赠君珊瑚夜光之角枕,玳瑁明月之雕床。

一茧秋蝉之丽縠,百和更生之宝香。

秾华纷纷白日暮,红颜寂莫无留芳。

人生失意十八九,君心美恶那能量。

愿君虚怀广末照,听我一曲关山长。

不见班姬与陈后,宁闻衰落尚专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