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半月馀二麦未种忽然一雨

村庄三日雨,清晓怯凭栏。

洒地纷纷白,随风阵阵寒。

不愁客衣薄,且为老农欢。

已有芃芃意,来春岁计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连续三天村庄下雨,清晨我都不敢倚靠栏杆。
雨点纷纷扬扬落下,像白色粉末洒满地面,随着风带来阵阵凉意。
我不担心衣服单薄,只愿这能让老农们感到欢喜。
雨后土地生机勃勃,预示着来年春天的丰收计划会更加宽裕。

注释

村庄:乡村。
清晓:清晨。
凭栏:倚靠栏杆。
洒地:落向地面。
阵阵:一阵阵。
客衣:行人的衣物。
老农:年长的农人。
芃芃:形容草木茂盛。
岁计:一年的计划,指农业生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入冬时节农村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农事的深切感悟。开篇“村庄三日雨”,立即设定了一个湿润而静谧的氛围,三日连续的细雨为乡间带来了生机与滋润。接着,“清晓怯凭栏”透露出诗人在清晨站在栏杆旁,感受着微弱阳光和初冬的凉意。

“洒地纷纷白”中,“洒地”形容雨水如同撒下的花瓣般细腻,而“纷纷白”则可能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朵,或是随风飘落的雪花,增添了一份冬意。紧接着“随风阵阵寒”,不仅强化了初冬的寒冷感,更凸显了雨后的清凉。

然而,诗人并未因为这股寒流而感到愁绪,反而在“不愁客衣薄”中表现出一种豁达。作为一个旅途中的客人,尽管穿着单薄,却没有为此担忧。相反,在“且为老农欢”一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农人的关怀和理解,似乎在庆幸这场雨水能够滋养大地,为即将到来的耕作季节带来希望。

最后两句“已有芃芃意,来春岁计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农业生产的乐观预期。“芃芃”形容庄稼蓬勃的样子,预示着来年丰收。而“来春岁计宽”则是在暗示即将到来的春天,农事将会变得轻松愉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循环与农业生活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346)

丘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忠轩书院咏兰

阶庭暂托根,只与绿苔亲。

自少枝条分,不争花卉春。

轻寒青瘦硬,出槛紫鲜新。

风雨时吹洗,含芬待主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八十

一裘一葛一纶巾,包裹父生师教身。

不见分毫裨世界,空遗八十有年人。

老无闻道安可死,间得读书惟一贫。

四万八千毛孔里,从头看得总皆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八十四岁吟

百年尚有一十六,天不穷人人自穷。

未解寡尤并寡悔,若为知至又知终。

如真可死何妨死,欲养不中那得中。

无可奈何委诸命,狂澜终久必须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八十岁吟

自愧身无济世才,茅斋高卧白云隈。

堂堂玉立窗前竹,叠叠前铺砌上苔。

白鸟去边春日落,青山断处晚潮来。

逢人不必言时事,共把情怀对酒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