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运使仲适座上送王敏仲北使

冲风振河朔,飞雾失太行。

相逢不相识,下马须眉黄。

洗眼忽惊笑,见此玉节郎。

喜有贤主人,共惜残烛光。

聚散一梦中,人北雁南翔。

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幸子遇明主,陈经入西厢。

归期不可缓,倚相宜在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狂风吹拂河朔地,弥漫的雾气遮蔽了太行山。
相遇却不识对方,陌生人下了马,胡须头发已染霜黄。
猛然间洗净眼睛,惊讶地笑了,看见这位手持玉节的官员。
欣喜遇见贤明的主人,一同珍惜这昏暗烛光下的时光。
相聚与别离如同一场梦,人向北而雁往南飞翔。
我此生如浮萍,只能任由岁月在天的一方流逝。
幸好你遇见了明主,你的经纶将在西厢被采纳。
归期切勿拖延,你的陪伴对我来说最为适宜。

注释

冲风:狂风。
振:吹拂。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飞雾:弥漫的雾气。
失:遮蔽。
太行:太行山脉。
须眉黄:胡须头发已白。
玉节郎:手持玉节的官员。
贤主人:贤明的主人。
残烛光:昏暗的烛光。
聚散:相聚与别离。
梦中:如同梦境。
人北雁南翔:人向北雁往南飞。
吾生如寄:我此生如浮萍。
送老:度过晚年。
明主:贤明的君主。
陈经:陈述经纶。
归期:归期。
倚相:相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送王敏仲北使》。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开篇“冲风振河朔,飞雾失太行”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通过大自然的动荡变化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随后,“相逢不相识,下马须眉黄”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偶遇和对对方身份地位的尊重。这里的“眉黄”可能是指友人王敏仲的高贵地位或是远行时的劳顿形象。

接下来的“洗眼忽惊笑,见此玉节郎”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赞赏和喜悦之情,其中“玉节郎”形容王敏仲的高雅脱俗,如同美玉一般珍贵。

“喜有贤主人,共惜残烛光”两句,则流露出对这段友谊的珍视和不舍。诗人认为能与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人共同享受时光,是一份难得的幸运,而“残烛光”则象征着时间的宝贵和易逝。

“聚散一梦中,人北雁南翔”两句,通过对比前行的诗友与南飞的大雁,表达了人生聚散如梦,朋友各奔东西的无奈和感慨。

“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命如同客居,时光易逝的心境体验,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寄托。

最后,“幸子遇明主,陈经入西厢。归期不可缓,倚相宜在旁”几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王敏仲能够受到君主赏识的喜悦,同时也提醒他不要忘记归期,希望他能早日平安返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珍惜之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

联镳接武两长身,鹓鹭行中笑语亲。

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

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

更向青齐觅消息,要知从事是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

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

作诗一笑君应闻。

形式: 古风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

代北寒齑捣韭萍,奇苞零落似晨星。

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疑是薄刑。

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

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再次韵曾仲锡荔支

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

本自玉肌非鹄浴,至今丹壳似猩刑。

侍郎赋咏穷三峡,妃子烟尘动四溟。

莫遣诗人说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