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曲

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

长头起样呈作官,闻道官家中苦难。

回花侧叶与人别,唯恐秋天丝线乾。

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

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

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著肩。

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

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宫里怪。

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莫言山积无尽日,百丈高楼一曲歌。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女儿作为织锦工匠,名字登记在县府的进贡名册上。
她设计花样呈给官员,听说官员家中生活艰难。
织出的花纹叶脉别致,生怕秋来丝线变干。
红线缠绕绿绒柔软,蝴蝶飞舞花儿婉转。
一梭声响接一梭,玉臂不停卷起罗袖忙。
深夜窗边倦睡发髻偏,横插的钗子滑落触肩旁。
和衣而卧至参星西沉后,熄灯起身已在鸡鸣之前。
即使千金也不卖这锦缎,逾期未完成宫里会责怪。
锦江水枯贡品却更多,宫里人人穿着单丝罗。
别说山堆之物无穷尽,高楼上传来一曲哀歌。

注释

大女:指年长的女儿。
织锦户:从事织锦的家庭或工人。
县家:县政府。
供进簿:进贡物品的登记簿。
长头:这里可能指的是设计的开头部分或是领头的工匠。
呈作官:向官员展示或提交。
官家:官员的家,这里特指接受贡品的官员。
回花侧叶:形容织出的图案复杂精美,有旋转的花朵和侧面的叶子。
丝线乾:丝线变干,影响织造。
红缕葳蕤:红色丝线繁复美丽的样子。
紫茸软:紫色的绒毛柔软。
一梭声尽重一梭:织布机投梭的声音结束又开始,形容连续不断地织布。
玉腕:形容女子的手腕洁白如玉。
罗袖:轻薄的丝袖。
睡髻偏:睡觉时发髻偏斜。
横钗:横插的发钗。
参没后:参星落下之后,指深夜。
鸡鸣前:公鸡打鸣之前,即凌晨。
一匹千金:形容织品价值极高。
限日:规定的期限。
锦江:河流名,也可能泛指产丝之地。
单丝罗:用单根丝线织成的轻薄丝绸。
山积:堆积如山,形容数量极多。
百丈高楼:高大的楼阁,比喻权贵的居所。
一曲歌:可能象征哀叹或预示变化的歌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家中从事织锦工作的情景。她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她的作品还能够进入官府,被官方认可和记录。诗中的“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两句表明了她在这方面的成就和声望。

然而,这位女子并非生活在平静无忧的环境中。诗中写到“闻道官家中苦难”,暗示着她可能是为了缓解某种痛苦或困境而投身于织锦工作之中。这也让人联想到,她的劳作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或者说是抗争。

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红缕葳蕤紫茸软”等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织锦时的精细和用心,以及对色彩与质地的深刻把握。同时,“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则展示了她的专注和勤奋。

诗中还描绘了女子在夜晚工作的情景。她即便是在睡觉时,也是“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著肩”,显示出她对织锦的全神贯注。即使在休息的时候,她也难以摆脱对织作的思考和准备。

最后,“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宫里怪”表达了她的坚持和职业操守。她不会因为金钱而轻易出售自己的作品,即便是在时间压力之下,也要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

整首诗通过对织锦女子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女性在传统社会中通过劳作来维持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形象。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女性劳动和艺术创造的尊重与赞美。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采桑

鸟鸣桑叶间,绿条复柔柔。

攀看去手近,放下长长钩。

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

所念岂回顾,良人在高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促刺词

促刺复促刺,水中无鱼山无石。

少年虽嫁不得归,头白犹著父母衣。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

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百年不遣踏君门,在家谁唤为新妇。

岂不见他邻舍娘,嫁来常在舅姑傍。

形式: 古风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

有川不得涉,有路不得行。

沈沈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错来干诸侯,石田废春耕。

虎戟卫重门,何因达中诚。

日月俱照辉,山川异阴晴。

如何百里间,开目不见明。

我今归故山,誓与草木并。

愿君去丘坂,长使道路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幽州送申稷评事归平卢

行子绕天北,山高塞复深。

升堂展客礼,临水濯缨襟。

驱驰戎地马,聚散林间禽。

一杯泻东流,各愿无异心。

蓟亭虽苦寒,春夕勿重衾。

从军任白头,莫卖故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