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过深山算驿程,三回黑地听泉声。
自离军马身轻健,得向溪边尽足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穿越深山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致捕捉,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夜过深山算驿程"表明时间已经不早,但诗人的旅途并未停止,而是继续前行。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路程的熟悉和掌控。
紧接着,"三回黑地听泉声"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声的欣赏与感悟。在深夜中,泉水的哗哗声似乎成为了陪伴,带给诗人一份宁静。这里的"三回"可能是指诗人在旅途中的不同阶段或地点,每一次都能听到泉水的声音,而这声音也成了他与自然沟通的一种方式。
下两句 "自离军马身轻健,得向溪边尽足行"则表达了诗人脱离了军旅的束缚,从而获得了身体上的自由和心灵上的解放。这里的"军马"象征着责任与负担,而"身轻健"则是这种解脱后的轻松状态。"得向溪边尽足行"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他能够在溪边走个痛快,享受这份自由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深山旅途的描写,以及对泉水声音的细腻捕捉,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诗人王建在这里不仅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也为后来的读者留下了一幅美丽的山野风景画卷。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去年今日栽,临去见花开。
好住守空院,夜间人不来。
从军秣马十三年,白发营中听早蝉。
故作老丞身不避,县名昭应管山泉。
芍药丁香手里栽,临行一日绕千回。
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山中自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