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哭舍弟东川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作为客居江湖之人,与亲人同行舟楫的情景,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
首句“江湖为客地”,点明了诗人漂泊的生活状态,身处江湖,远离故乡,充满了孤独与无奈。接着“舟楫傍亲行”一句,描绘了在舟行中与亲人相伴的画面,虽身处异乡,但亲情的温暖给予了一丝慰藉。
“羁旅看颜色”一句,道出了诗人作为异乡人的身份,面对亲人时,只能通过表情来传递情感,表达思念之情。而“仓皇数驿程”则反映了诗人急于归家的心情,每经过一个驿站,都是一次对回家的期待与渴望。
“南乌怀夜匝,北雁望秋鸣”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南乌在夜晚环绕,北雁在秋天鸣叫,这些景象既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乌鸦的夜行和大雁的南飞,都是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呼应。
最后,“却望天涯草,萋萋春自生”一句,以春天草木生长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即使身处天涯海角,春天总会到来,草木依然生机勃勃,这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与期待,以及对弟弟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亲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