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舍弟东山十首(其二)

乳哺生前恨,形骸死后身。

弟兄吾最长,骨肉尔俱沦。

愉色难供养,浮名不慰人。

后生虽可念,渔猎恐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哭舍弟东山十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亡弟深切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亲情珍贵的感慨。

首句“乳哺生前恨”,写出了生前未能尽孝的遗憾和痛苦。乳哺,指母亲喂养婴儿,这里借指生前未能好好照顾弟弟。次句“形骸死后身”,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即使在世时再怎么努力,最终也无法避免死亡的降临。

“弟兄吾最长,骨肉尔俱沦”两句,点明了诗人作为兄长的身份,以及兄弟间血脉相连的关系。然而,面对死亡,即使是亲如手足的兄弟也终将分离,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和无奈。

“愉色难供养,浮名不慰人”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人生的不易。愉色,即愉悦的笑容,这里指的是对生活的满足和快乐。诗人感叹,即使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和名誉,也无法真正抚慰内心的空虚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最后,“后生虽可念,渔猎恐伤神”两句,既是对未来的担忧,也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后生,指晚辈或未来的人们,诗人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然而,他同时提醒自己,过度追求名利(可能暗指“渔猎”)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心灵,失去了生活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亡弟的哀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哭舍弟东山十首(其三)

恸哭三郎逝,凄凉二载过。

我心方抱棘,汝泪复悬河。

齿为唇馀冷,哀从乐处多。

犹怜梦中句,声断不成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哭舍弟东山十首(其四)

婉娩承颜日,居然意不违。

眼昏常剧泪,身病不胜衣。

药裹经春断,书声入夜稀。

旧时趋走地,寂寞少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哭舍弟东山十首(其五)

古人称一乐,此意极怜渠。

喜色偏依面,微言或起予。

肝肠中断绝,日月几居诸。

羡杀原头鸟,相随鸟不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哭舍弟东山十首(其六)

尔生虽弱弟,遇我若严师。

不尽平生话,终惭死后知。

在囊时颖发,于道亦潜窥。

愁绝西堂梦,思君不为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