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时即拥有富贵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坚持自我、追求卓越的肯定与鼓励。诗人通过对比“富贵宜年少”与“何为长苦辛”的矛盾,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接着,以“鲁生原好礼,郢客岂终贫”两句,借用了鲁国重视礼仪和楚国郢都的典故,寓意不论出身如何,只要坚守理想与道德,就能摆脱贫困,实现自我价值。最后,“琢玉功须就,凌云气益伸”强调了个人成长与成就的重要性,比喻通过不懈努力,如同雕琢美玉一般,最终能够达到高远的境界。“明年书再上,应有下机人”则寄寓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会有更多机会与认可等待着那些勇于追求梦想的人。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个人奋斗精神的赞颂,也是对社会公正与机会平等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