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一)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著,明镜催人白发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怜愚诗四十二首》中的第一首,由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诗中通过对比“学书”与“学兵戈”的选择,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选择的深思。

首句“一个浑身有几何”,以疑问的口吻提出问题,暗示了个体在面对生活选择时的困惑与迷茫。接着,“学书不就学兵戈”两句,通过对比学习文墨与习武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个人成长路径的思考。这里,“学书”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追求,“学兵戈”则可能代表了实用技能或生存之道。诗人似乎在探讨,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是精神层面的修养还是物质生存的技能?

“南思北想无安著”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诗人指出,无论向南向北,都找不到一个真正安心的地方,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对人生出路的探寻。最后,“明镜催人白发多”以形象的比喻收尾,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镜子不仅映照出外貌的变化,更反映了内心的沧桑与岁月的无情流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成长路径的反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既是对自我价值的追问,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52)

宋应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 字:长庚
  • 籍贯:奉新(今属江西)
  • 生卒年:公元1587—约1666年

相关古诗词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二)

山中樵客食无酶,热芋寒饘八十来。

参附若还能续命,王孙公子不须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三)

皇天大父亿人皆,四散均分不厚乖。

富贵相承三世足,曾孙不第苦伤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四)

气散魂游骨已枯,荒坟速朽返虚无。

活人不去寻生计,只望堪舆指穴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五)

仕宦场头尚协恭,一心为国自相容。

结成死党排殊调,报复循环汝国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