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自作真赞(其六)

曾戴花冠入东鲁,又携角杖到西乾。

恶嫌黄檗无多子,笑许韶阳烂漫禅。

形式: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的《师自作真赞》系列之一,展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首句“曾戴花冠入东鲁”,以“花冠”象征着繁华与世俗,诗人曾经身着华服,踏入了世俗的东鲁之地,暗示了他曾经有过尘世的生活经历。接着,“又携角杖到西乾”,“角杖”代表了修行者的简朴与坚定,诗人随后携带象征着修行的角杖,前往了西乾,这表明他舍弃了繁华,选择了修行之路。

“恶嫌黄檗无多子”,黄檗是一种中药,也常被用来比喻艰苦的修行生活。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艰苦修行生活的不满,可能是在讽刺某些修行者过于追求物质或形式上的清苦,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修行。接下来,“笑许韶阳烂漫禅”,韶阳指春天,烂漫禅则意味着自由自在、充满生机的禅修状态。诗人以微笑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充满生机的禅修状态的向往和肯定,认为真正的修行应该是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修行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修行本质的深刻理解。诗中既有对过去繁华生活的反思,也有对当下修行状态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修行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牧牛颂示众

日用须牧牛,鼻索莫离手。

露地非自然,驯良在日久。

鞭绳既无用,人牛复何有。

此时唯己知,始觉从前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读传灯录

谁谓拈花后,联芳直至今。

到头珠有水,未免线因针。

蝶在花犹在,春深草亦深。

轩窗倚疏豁,闲听洞龙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昭默老人寄示拂子颂

即此用,离此用,箭未离弦的先中。

万仞崖前撒手归,一句机玄无用用。

此时针芥审无差,戴恩奚翅丘山重。

誓捐躯命壮县丝,随波聊与人天共。

形式: 偈颂

题廓然居士指庵

全指即亡指,应机何有机。

此庵容法界,当处洞真归。

寂是用还是,生非佛亦非。

南方休更问,一笑豁离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