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晚渡

青山无数夕阳多,溪上行人发棹歌。

翻忆旧游江畔路,几回清梦落鸥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青山无数夕阳多”,以“无数”修饰“青山”,不仅展现了山峦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夕阳的辉煌。夕阳的“多”字,既是对夕阳美景的赞叹,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次句“溪上行人发棹歌”,将画面聚焦于溪流之上,行人在归途中唱起悠扬的棹歌,这歌声与溪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动人的旋律。这一场景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日常,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人文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后两句“翻忆旧游江畔路,几回清梦落鸥波”,则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深远的情感世界。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江边漫步的日子,那些清新的梦境仿佛落在了鸥鸟的波浪之上,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种情感的流转,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期待,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

综观全诗,郑用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晚渡图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活哲思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3)

郑用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吴希周百蝶图

滕王图拓旧知名,道子挥毫倍有情。

缃帙风翻双翅健,草堂衣拂六铢轻。

分来蔬叶都疑梦,幻出金泥欲化生。

不解凡胎经几脱,笔花香霭墨池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桐船行

永嘉城头角声咽,大星坠地光不灭。

白头老母望儿归,不见桐船泪垂血。

桐船轻疾如游龙,将军百战多威风。

不知乃由阿母训,不杀贼归母须愠。

桐船昨出时,别母换征衣。

祇言儿向闽中去,那知陷入鲸鲲围。

鲸鲲日伏台澎侧,闽中将吏谁敢击。

幕府闻得桐船来,火急军书催赴敌。

将军之来非出师,国家有事安得辞。

贻书中丞誓必死,要令大节千秋知。

天茫茫,波浩浩,吹桐船,落贼岛。

矢石既尽壮士亡,将军挺立神不挠。

大呼狂贼速杀我,群丑投戈拥公坐。

抉伤且学鲁臧坚,捐躯夙志今朝果。

圣主酬忠礼数全,可怜谰语尚纷然。

果然不出将军料,诬作哥舒语浪传。

有卒潜逃自贼垒,自言亲见将军死。

话到蛟龙食魄时,阿母闻之悲不止。

母勿哭,母教儿杀贼,儿死身不辱。

桐船虽败鬼犹雄,森森直节谁能同,便是龙门百尺桐。

形式: 古风

台湾三仁诗

台湾净扫无风尘,天子下诏褒三仁。

三仁何姓氏,一为寿同春,淡水县丞老幕宾。

丞亡摄官克复城,出兵剿贼死贼营。

其一岭南客,国子生。

寓彰化,纠义民,其姓李氏乔基名。

守鹿仔港有成绩,战牛马庄终殒身。

同时见此二义士,一弱女子尤绝伦。

满姑年十七,父曰刘郡丞。

贼先执丞次胁姑,姑不受辱泣且嗔。

蹈河不死骂益烈,白璧虽碎声铮铮。

是三人者微且轻,非将非吏非守臣。

身虽死义,分甘沉沦。

幸遇天子大圣明,幽遐必瞩,名教是敦,曰此三人纵疏贱,磊落大节宜吊旌。

诏建祠宫,楹桷维新。有司岁时,祀以特牲。

为问蚁贼起事辰,士民奔走,妇女被掠,何无一人能及此三人。

吁嗟乎,人人且有忠孝情,盍至三仁祠下一听天子命祀之恩纶。

形式: 古风

寄怀吕幼连参军兆璜

二月桃花取醉宵,锦筵笙管促征桡。

事如晓梦无留影,情似春波有暗潮。

沧海屯田佐充国,山城禅悦泠参寥。

鸳雏飞散黄鹂晚,万里寒天急暮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