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还卷

屈宋功成道不传,后来鸡犬各登仙。

留连光景随时俗,盗窃声名至暮年。

陷没李陵因北伐,漂流杜甫为南迁。

耒阳郴口今吾在,谁与诛茅屋数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屈原和宋玉的功绩未能流传后世,他们的名声只让后世的鸡犬各自升天成仙。
他们的才华随着时光流逝而适应世俗,晚年时名声却被人窃取。
李陵因为北伐的失败而陷入困境,杜甫则因战乱南迁漂泊无定。
如今我身处耒阳郴口,又有谁能和我一起修缮这破旧的茅屋呢?

注释

屈宋:屈原和宋玉,均为古代著名诗人。
登仙:指死后被神化,升天成仙。
留连:随从,适应。
随时俗:顺应当时的社会风气。
陷没:陷入困境,失败。
李陵:汉代将领,因兵败投降匈奴。
漂流:流离失所,漂泊。
杜甫:唐代大诗人,曾因战乱南迁。
耒阳郴口:地名,位于湖南。
诛茅屋:修理茅屋,暗指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舜民所作,名为《和答还卷》。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才华未被认可的悲哀。

"屈宋功成道不传" 一句,指的是屈原和宋玉两位古代文学家,他们的才艺虽然完成,却因时代背景而没有被广泛传播。"后来鸡犬各登仙" 则是用来比喻那些原本平凡之物,到了后来竟然也能享受神仙般的荣耀。

"留连光景随时俗" 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名声和光辉事迹随着时代流转而变化的感慨。"盗窃声名至暮年" 则是说到了晚年,人们往往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名声。

接下来的两句 "陷没李陵因北伐,漂流杜甫为南迁" 分别指的是古代将领李陵因战败而被埋没,以及唐代诗人杜甫因为避难而四处漂泊。通过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诗人表达了对才华不被认可、命运多舛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 "耒阳郴口今吾在,谁与诛茅屋数椽" 中,“耒阳”和“郴口”都是地名,诗人提到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然后问道:“有谁来同我计算这简陋茅屋的椽数?”这里的“茅屋数椽”象征着诗人的贫困与孤独,以及对朋友和知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于才华、名声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夜闻刘宫苑舟中琵琶诗

系舟江岸两相闻,弦索嘈嘈恍未分。

不得长安水边见,却于湓浦夜深闻。

穷愁似影长随我,乐事如年不负君。

会意檀槽求一醉,世间荣辱任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岩花

托根何太远,得地亦相宜。

土石生为偶,红香想自知。

风英将片片,雨实渐离离。

戍客思攀折,无何历处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所寓开利寺小池有四色莲花青黄白红红者千叶皆北土所未见者也惜其遐陬有此异卉

深山草木自幽奇,四色荷花世所稀。

孤独园中瞻佛眼,凝祥池上捧天衣。

白公没后禅林在,王俭归来幕府非。

水冷风高人不到,却怜鸥鸟日相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组以时果供馈予以酒为报

馑岁无时果,秦人餍草茶。

开奁惊见李,对客喜浮瓜。

为乏琼瑶报,聊称旨酒嘉。

中郎不忧老,有女可传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