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上两漫天,因师忏业缘。
漫天无尽日,浮世有穷年。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漫天岭赠僧》,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五上两漫天,"中的“五上”可能指的是五次登山,而“两漫天”则是形容山岭连绵不绝,如同漫无边际的天空。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摹,传达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寄托之所的追求。
"因师忏业缘"一句,表明诗人因为信仰佛法而向僧侣学习,希望通过佛教的修行来忏悔往昔之过失,以解脱世间的束缚。这里的“因”字暗示了动机和原因,而“师”则是指佛法导师,即僧侣。
"漫天无尽日,浮世有穷年"一句,则是在描绘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漫天无尽日"形容时间如同漫长的天空,无始无终,不可捉摸;而“浮世有穷年”则是说在这个短暂而又充满变数的人世间,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这两句通过对比永恒与短暂,强调了人生苦短和追求永恒价值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稹的佛法修为,更透露出其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容州诗句在褒城,几度经过眼暂明。
今日重看满衫泪,可怜名字已前生。
忆昔万株梨映竹,遇逢黄令醉残春。
梨枯竹尽黄令死,今日再来衰病身。
秋风方索漠,霜貌足暌携。
今日骑骢马,街中醉蹋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