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忆昔万株梨映竹,遇逢黄令醉残春。
梨枯竹尽黄令死,今日再来衰病身。
此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意境,通过对昔日美好景象的追忆,以及与今日衰败情形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忆昔万株梨映竹",诗人回忆起过去那成千上百棵的梨树在绿竹间开满花的情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遇逢黄令醉残春"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当时与友人共饮美酒,以此来消愍那即将逝去的春天。
然而,从第二句开始,情景骤变。"梨枯竹尽黄令死",昔日生机盎然的梨树和绿竹如今已凋零不存,而曾经的欢聚对象黄令亦已故去。这两句以极为沉痛的情感展示了时间对自然景物以及人生的无情摧毁。
最后,"今日再来衰病身"一句,则是诗人以自身的衰老与疾病作为对比,从昔日壮年时的欢愉生活到如今的孤独凄凉,再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样的对照,不仅强化了诗中的情感色彩,也让读者对于人生易逝、物是人非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秋风方索漠,霜貌足暌携。
今日骑骢马,街中醉蹋泥。
积善坊中前度饮,谢家诸婢笑扶行。
今宵还似当时醉,半夜觉来闻哭声。
残历半张馀十四,灰心雪鬓两悽然。
定知新岁御楼后,从此不名长庆年。
云阙朝回尘骑合,杏花春尽曲江闲。
怜君虽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