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其一)

幸未缁尘染素衣,归来既避北山移。

田园有味閒方觉,道路多岐晚始知。

栗里新衔五柳传,花蹊旧业四松诗。

少游款段犹嫌累,到处风尘藤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庆幸还未让世俗玷污纯洁的衣裳,回来后选择远离尘世的北山迁移。
在田园中品味宁静才感到乐趣,走在多歧的道路上傍晚时分才意识到选择的重要性。
在栗里这个地方,新的名声源于五柳先生的传记,昔日的花径上,我曾以四松诗为业。
像柳宗元那样悠然骑驴也觉得累赘,如今只想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拥有一枝藤蔓作伴。

注释

缁尘:比喻世俗的尘埃或纷扰。
素衣:指纯洁无暇的衣物,象征清白的人格。
栗里:古代地名,这里代指隐居之地。
五柳传: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表达隐逸生活。
四松诗:可能指诗人自己的作品,以松树寓言隐士的生活。
款段:形容缓慢而从容的步伐,常用来指悠闲的骑马。
藤一枝:象征简朴的生活,或旅途中的陪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归来(其一)》,诗人以闲适的心情描绘了归隐生活的乐趣。首句“幸未缁尘染素衣”表达了诗人庆幸自己尚未被世俗尘埃沾染,保持着内心的纯洁。接下来,“归来既避北山移”写出了他选择归隐,远离尘世纷扰,移居山林的决定。

“田园有味閒方觉”强调了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只有在闲暇时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宁静与满足。诗人通过“道路多岐晚始知”进一步表达了对过去人生道路选择的反思,认为只有在晚年才明白人生的曲折和多元。

“栗里新衔五柳传”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明诗人向往像陶渊明那样过着简朴自然的生活,而“花蹊旧业四松诗”则暗示他在归隐后继续创作,以诗歌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最后两句“少游款段犹嫌累,到处风尘藤一枝”借用了王维的典故,表达诗人即使如王维那样骑着驴子游历,也觉得疲惫,更愿意在归隐中找到心灵的安宁,如同藤蔓依附于枝头,随遇而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浮华的淡然,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归来

曾奏明光忝末科,青山回首已霜荷。

偷生甚愧秋胡妇,拊事总成春梦婆。

早慕功名成事少,晚谈空妙得心多。

斜阳一曲归牛背,笑杀南山白石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戊寅人日

满饮东风酒,悠悠自醉眠。

英雄悲往运,儿女乐新年。

杨柳娇无赖,梅花老更妍。

半窗晴日晚,攲枕听春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甲子雨次日清明

政须晴甲子,早作雨清明。

万树朝烟湿,一溪春雨平。

农谣若果验,岁事已堪惊。

天意非人料,西畴且力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岁晏

岁晏甘离索,山扉午不开。

冻蜂粘病菊,饥雀啄疏梅。

美睡抛书册,清斋远酒杯。

殷勤谢尘客,无事莫频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