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七十辄和乐天诗以自广

已是年龄及七旬,田园稍给未全贫。

儿孙初识传儒业,世俗还称作贵人。

门外湖山浑可乐,沙头鸥鹭更相亲。

莫将尘事干吾虑,已向君王乞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已经到了七十岁的年纪,虽然田地和家产不多,还算不上贫穷。
子孙们刚刚开始继承我的儒家学业,社会上还把我当作有地位的人。
门外的湖光山色足以让我感到快乐,沙滩上的鸥鹭更是我亲密的伙伴。
我不想让俗世琐事打扰我的思绪,我已经向君王请求过,希望能过这样的生活。

注释

年龄:年纪。
稍给:勉强供给。
全贫:完全贫穷。
初识:刚开始学习。
儒业:儒家学问。
世俗:世人的眼光。
贵人:有地位的人。
浑可乐:非常令人愉快。
相亲:亲近。
尘事:世俗之事。
干:打扰。
乞此身:请求这样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旬老人退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即明确指出尽管年事已高,但家中尚未陷入极度贫困。儿孙们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家庭在世俗眼中仍被视为尊贵。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家族教育的重视,也透露出社会对于知识分子地位的认可。

接下来的“门外湖山浑可乐”写出了老人退隐后的生活环境和心境。湖山之美,带给他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快乐,这是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沙头鸥鹭更相亲”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中的细节。沙头,即河岸之沙滩,鸥鹭,即水鸟,这些自然界的小生灵在诗人的眼中成为了他亲密的朋友。这不仅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最后两句“莫将尘事干吾虑,已向君王乞此身”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排斥,以及他对于个人的自由与自主生活的追求。诗人似乎在诉说,他已经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从世俗琐事中解脱出来,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生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余有重阳诗岁和一篇今日偶和成二首(其二)

去岁重阳解郡章,归来又复见重阳。

此身已作林泉客,今日更持萸菊觞。

正要登高穷远目,不妨拚醉浣愁肠。

佳辰若得长无事,何必乘云至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余有重阳诗岁和一篇今日偶和成二首(其一)

此会从来有故常,湖山岁岁做重阳。

黄花已是铺三径,绿酒何妨举百觞。

小圃晚来堪散步,薄田秋入足充肠。

登临莫起凄凉叹,且喜成归老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八)

一年三百有馀旬,举世栖栖苦迫贫。

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

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

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再和八首(其七)

忆在霜台未六旬,尝陈仕宦纵家贫。

岂容七十不纳禄,却为斗升犹牧人。

年齿幸吾今已及,官曹从此不应亲。

愿天许遂终焉志,养此疏慵老大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