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月牙泉歌》由清代诗人朱坤所作,以月牙泉为题材,描绘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哲学寓意。
开篇“天池巧瘗穷荒界”,巧妙地将月牙泉置于荒远之地,暗示其独特与神秘。“半出寒泉落天外”则描绘了月牙泉的源头之高,仿佛从天际垂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千丈万丈不知深,支分定是银河派”,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月牙泉的深度与源头的浩瀚,将其与银河相提并论,进一步增强了其神秘色彩。
接着,“沙山四面如玦环,纤尘未敢侵衣带”描绘了月牙泉周围的环境,沙山环绕,尘埃不染,营造出一片纯净的世界。“尾闾不泻止不盈,海若灵宅疑斯在”,通过尾闾不泄的描述,暗示了月牙泉的动态平衡,如同海神的居所,充满了神秘与力量。
“惊涛蓦地冲风起,鲸鱼跋浪沧溟里”,描绘了月牙泉中偶尔涌动的波涛,仿佛深海中的鲸鱼在翻腾,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气吞云梦压潇湘,咫尺应须论万里”,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月牙泉的气势宏大,即使近在咫尺,也仿佛能覆盖万里。
“风和日暖正沦涟,获苇萧萧亦可怜”,描绘了月牙泉在温和阳光下的平静景象,芦苇随风摇曳,显得格外柔美。“铁背七星安足问,人间何事要神仙!”诗人借月牙泉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对人间琐事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神仙生活或许就在这样的自然之中。
最后,“弯弯数亩只如弓,此水直与天为通”,描绘了月牙泉的形状如同弯曲的弓,与天空相连,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房星当年水底过,失群天马出清波”,通过历史传说的引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汉家天子不解事,遂令千山战骨多”,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讽刺,以及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反思。“至今不见古涯洼,我道龙媒此即家”,通过对比,强调了月牙泉的独特之处,是龙马的归宿。“除却灵池何处觅,茫茫千里尽平沙”,总结了月牙泉作为灵池的存在意义,以及其周围广阔无垠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月牙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