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春捧檄来澎随同芸皋先生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其二)

文章经济达丹墀,鹭岛荆襄见措施。

政为救荒筹积贮,心存爱物起疮痍。

法书唐代双钩帖,佳话东山一局棋。

感谢春晖垂普照,向荣小草许呈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施澹人在《壬辰春捧檄来澎随同芸皋先生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组诗的第二首中创作。施澹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经济治理上的卓越才能,以及他采取的政策措施对解决饥荒和关爱民众的贡献。

首句“文章经济达丹墀”,赞扬了这位官员在经济治理方面的高超能力,使得他的政策能够达到朝廷的最高决策层。接着,“鹭岛荆襄见措施”则进一步说明了他在不同地区实施的有效措施,展现了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政为救荒筹积贮,心存爱物起疮痍”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这位官员的执政理念和行动。他不仅关注粮食储备,以应对可能的饥荒,更是在灾民中展现出深切的同情心,积极救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生灵。

“法书唐代双钩帖,佳话东山一局棋”两句则通过艺术和历史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前者提到唐代书法艺术,暗示了官员在文化修养上的深厚底蕴;后者借用东山弈棋的故事,象征着官员在处理政务时的智慧与策略。

最后,“感谢春晖垂普照,向荣小草许呈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自谦地表示愿意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敬意,如同小草在春光下生长,充满生机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官员在经济治理和社会关怀方面的杰出成就,也体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深刻敬仰。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施澹人成功地将政治、文化和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2)

施澹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门丁谣

我公在何处,我公在县厅。

我公不解事,解事有门丁。

能令我公喜,能令我公怒。

指挥不待公,我公殊不恶。

我公下村乡,门丁能攘羊。

鸾刀取其血,血是民汁浆。

我公到城市,门丁能作豸。

有角不触邪,触取巨象齿。

公若欲催科,门丁张网罗。

役夫且慢发,役夫货几何。

公若欲谳狱,门丁几番促。

促公复迟公,门包几车粟。

门丁能作福,门丁能作威。

小民一身肉,俱为门丁肥。

我公能作官,门丁与有分。

我公欲和事,请向门丁问。

人生多得钱,不过作好官。

我公钱如水,门丁钱如山。

门丁利如锥,我公明如镜。

门丁与我公,与钱同一命。

门丁存善念,有时欲改恶。

待公官休日,门丁恶不作。

我言告门丁,门丁仔细听。

人间无刑书,天上有雷霆。

形式: 古风

纪灾行

庚寅岁六月,上天雨泽竭。

一夜风霆声,万山草木拔。

老龙奋横威,牙爪纷冲抉。

磅礡气所至,屋瓦狂飞发。

不知从何来,水潦万丈决。

田庐所居人,一夕为鱼鳖。

地上山忽奔,井田随破裂。

哀哀天弗闻,苍生受颠越。

苍生受颠越,不自今伊始。

去年新令行,诛求苦无已。

鲂鱼赪尾逃,平地皆祸水。

灾害一时生,天其显者耳。

我欲告苍天,请论数与理。

理数不可知,天怒有时止。

形式: 古风

鹿港卡

津头整布帆,好风正东南。

舟人不敢过,验船者二三。

偏隅一黑子,津吏亦眈眈。

鹿港非隩区,征商有馀馋。

由斯观天下,遍榷何以堪。

我到鹿津头,偶问鹿津吏。

关津不惮繁,尔身有何利。

自言利涉途,官一吏三四。

温饱在于斯,馀乃为公事。

乃知民之艰,半多吏所置。

朝廷徵其一,吏胥徵其二。

叹息古人贤,利薮在乎义。

一歌何易于,朝廷广恩意。

形式: 古风

汛地兵

犛牛不执鼠,虽大亦何为。

驽马在厩中,虽多亦徒糜。

养兵千百头,缓急供驱驰。

在野为守望,在城为守陴。

爱身不爱国,戴弁等行尸。

居恒犹惴惴,何论危急时。

昏夜闻盗贼,剽掠在城池。

女墙群酣睡,起立如醉痴。

声东而击西,子行姑迟迟。

自维为狐兔,何敢斗熊貔。

秦人与胡越,肥瘠两不知。

明朝在市井,哮阚威风施。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