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宽居见怀韵(其一)

北望戏马台,荆榛满中路。

英气一何多,怀古渺难溯。

山河腥日月,虎豹沐雨露。

累累楚猴冠,异哉天所赋。

岂无济川才,淹留秋又莫。

清风从何来,洒洒定吾故。

赠我金琅玕,凿落双鱼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北望那昔日的戏马台,路上荆棘丛生。
英雄气概何等充沛,追思古人情怀却难以追寻。
山河间弥漫着血腥,如同日月被污染,虎豹在风雨中洗涤。
楚地的猴子头饰繁多,多么奇异,这是上天赋予的景象。
难道没有济世救民的才能?却只能在此停留,秋天又将来临。
清风不知从何处吹来,洒落在我的故乡。
你赠送我珍贵的琅玕玉,还雕刻了双鱼图案的素色礼物。

注释

戏马台:古代名胜。
荆榛:荆棘。
英气:英雄气概。
渺:难以捉摸。
腥:血腥。
沐:沐浴。
累累:众多。
楚猴冠:楚地特有的装饰。
济川才:渡过难关的才能。
淹留:滞留。
清风:清凉的风。
洒洒:飘洒。
金琅玕:贵重的美玉。
凿落:雕刻。
双鱼素:带有双鱼图案的素色物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柏所作,名为《和宽居见怀韵(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气概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当下才士不能展露抱负的感慨。

“北望戏马台,荆榛满中路。” 开篇即描绘出一个荒凉的历史遗迹——戏马台,周围长满了荆棘。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照,更寓含着对古代英勇事迹的追思。

“英气一何多,怀古渺难溯。” 诗人感慨于古代英雄的英气过盛,但如今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徒然追忆,无法真正触及。

“山河腥日月,虎豹沐雨露。”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强烈而激昂的生命力和野性美。

“累累楚猴冠,异哉天所赋。” “楚猴”指的是古代楚国的猿猴冠,诗人惊叹于自然界中蕴含的奇妙与独特,这些都是上天所赐予人的珍贵财富。

“岂无济川才,淹留秋又莫。” 诗人感慨于当下是否有才能济世的人才,却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施展,正如秋天的水流被阻隔一般。

“清风从何来,洒洒定吾故。” 这里诗人似乎在问,那来自远方的清风又将带给他怎样的启示或是安慰呢?而“洒洒定吾故”则表达了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与归宿。

“赠我金琅玕,凿落双鱼素。” 最后两句写诗人收到友人的馈赠——一件精美的金饰,并且提及了工艺上精湛的技法,这可能寓意着对友情和艺术的赞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气概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与人才使用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自然美、人间真挚情感以及高超技艺的欣赏与赞美。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曹盘斋积雨韵

无端淫雨挟愁来,极目丹乌安在哉。

云雨未阑痴不去,天容何事苦难开。

依红宿蝶沾新粉,点绿行蜗篆老苔。

惊喜盘斋横槊句,此心暂作复然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敬岩韵迓其归

生涯鱼上竿,世事鼠入角。

民膏既煎熬,民髓复椎剥。

上下急交征,绝口政与学。

孔明痛桓灵,厥德修罔觉。

自古辱与疏,其机在一数。

归来有嘉士,尚可理商榷。

驾言一寸胶,救彼千丈浊。

精义有入神,端可鼻端斲。

赵孟自贵贱,玉女皆天渥。

如彼角斯磋,如彼玉斯琢。

不患公不浅,所患志不恪。

秋阳日以暴,江汉日以濯。

真积而力久,自见所立卓。

庭前梅粲粲,梅下石确确。

云飞川泳间,俯仰自不恶。

独立万物表,谁能伍龊龊。

雨露懋萧艾,霜风妒荃药。

天意孰云远,鉴此归意确。

寄言顺应人,大公一以廓。

形式: 古风

和遁泽武夷石乳吟

遁翁声价为时重,几年勤学方繇统。

丽泽门人已寂寥,衣冠奕奕皆遗种。

当日诗编谁尚存,逊斋今幸传闻孙。

平生工作风刺体,近来琢句如春温。

灵芽来自幔亭里,贮以纱囊红与紫。

一掬枪旗分雅供,七碗卢仝为惊起。

赑屃古鼎亲烹尝,清风习习生诗肠。

云根不受尘土污,舌本岂带台阁芗。

学海茫茫了无际,一觉回头有馀地。

世味醲鲜多螫毒,无味之中要精哜。

燕閒消息已潜通,满阁遗书须细穷。

淡而不厌真隽永,不在松风蟹眼中。

形式: 古风

和遁泽惠豆粟韵(其一)

民曰同胞岂异根,万殊皆自一本分。

烧萁舂粟不忍听,诗翁感慨何忧勤。

我有儿拳莲实中,共房??笑秋风。

平铺春色殷勤种,终鲜它年又怨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