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谏议祠

皂囊青史漫传名,白日黄泉气未平。

自古国亡缘宦者,可怜身没尚书生。

荒阡草长妖狐出,旧驿风寒劣马行。

一自德陵升驭后,山河祠庙总沦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刘谏议祠》,通过对刘谏议的追思,表达了对历史上宦官专权导致国家衰亡的沉痛感慨。首句“皂囊青史漫传名”,形象地描绘了刘谏议虽在史书中有传,但其命运可能并不显赫,暗示了他可能是一位默默无闻却敢于直言的忠臣。次句“白日黄泉气未平”,以阴阳两界的强烈对比,表达刘谏议对国家不幸结局的深深不甘。

第三句“自古国亡缘宦者”,直指历史教训,指出宦官干政是国家衰败的重要原因,对刘谏议的悲剧命运寄予同情。第四句“可怜身没尚书生”,进一步强调了刘谏议作为尚书官员却未能善终的悲哀。

接下来两句“荒阡草长妖狐出,旧驿风寒劣马行”,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和恶劣的环境,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象征着刘谏议身后祠庙的荒废与冷落。最后一句“一自德陵升驭后,山河祠庙总沦倾”,以德陵(可能指的是某位昏庸的君主)的兴起为转折点,揭示了王朝更迭带来的祠庙衰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刘谏议的祠庙为载体,寓言式地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以及对公正贤能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秋雨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

蹠地每涂淖,窥天久曀阴。

尚冀异州贤,山川恣搜寻。

秋雨合淮泗,一望无高深。

眼中隔泰山,斧柯未能任。

车没断崖底,路转崇冈岑。

客子何所之,停骖且长吟。

夸父念西渴,精卫怜东沈。

何以解吾怀,嗣宗有遗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与江南诸子别

绝塞飘零苦著书,朅来行李问何如。

云生岱北天多雨,水决淮壖地上鱼。

浊酒不忘千载上,荒鸡犹唱二更馀。

诸公莫效王尼叹,随处容身足草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重谒孝陵

旧识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来曾。

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赠林处士古度

老者人所敬,于今乃贱之。

临财但苟得,不复知廉维。

五官既不全,造请无虚时。

赵孟语谆谆,烦乱不可治。

期颐悲褚渊,耄齿嗟苏威。

以此住人间,动踂为世嗤。

嶷嶷林先生,自小工文辞。

彬彬万历中,名硕相因依。

高会白下亭,卜筑清溪湄。

同心游岱宗,谊友从湘累。

江山忽改色,草木皆枯萎。

受命松柏独,不改青青姿。

今年八十一,小字书新诗。

方正既无诎,聪明矧未衰。

吾闻王者兴,巡狩名山来。

百年且就见,况德为人师。

唯此耇成人,皇天所慭遗。

以洗多寿辱,以作邦家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