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街初月映天河,拜敕东华走马过。
解榻暂如龟遇木,闭帘还似雉婴罗。
倦依书册工催睡,闷倚诗篇足当歌。
可待纷纷厌朱墨,昼闲唯有饮无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在考试期间的生活情景。首句“天街初月映天河”以明亮的月光比喻考试的紧张氛围,暗示着诗人深夜赶考的匆忙。"拜敕东华走马过"形象地写出诗人接到命令后疾驰而去的场景,显示出其对考试的重视和紧迫感。
接下来两句,“解榻暂如龟遇木,闭帘还似雉婴罗”,运用比喻,将自己暂时放下疲倦,专心应对考试的状态比作龟遇到木头(寓意有所依靠)和雉鸟被困于罗网(象征困境),表达了诗人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无奈。
“倦依书册工催睡,闷倚诗篇足当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疲倦时借读书来提神,苦闷时以诗歌抒发情绪的情景,展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寄托。
最后两句“可待纷纷厌朱墨,昼闲唯有饮无何”,表达了诗人对繁琐考试的厌倦,期待能从忙碌中解脱出来,白天闲暇时只想饮酒放松,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晁补之在科举考试中的心境变化,既有对学问的执着,又有对生活的感慨。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官局悠悠共此行,来时庭菊未含英。
五更脱叶惊书几,一夜寒砧满禁城。
诗似凉风来有思,酒如清露挹无声。
何时骢马催归去,更有林端魄一生。
渊明褊志迷归去,叔夜支辞谬养生。
道有穷通千世运,命无夭寿四时行。
我能为蝶斯同化,子亦知鱼乃至情。
谓马谓牛无不可,楚肝越胆太分明。
吾弟平生辛苦同,匹雏志举百钧钟。
自惭操瑟尚不斥,劝使力田终有逢。
青眼故人欣捷报,白头老母喜占从。
书林傥预西城集,釂子酣酣杏正浓。
激箭波涛上,为梁木石雄。
铁牛惊陕右,流马出关东。
潦集连艘断,冰融一水通。
询谋自谁可,贤有赞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