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诗。从“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两句,可以感觉到作者在傍晚时分遇到了连绵不断的小雨,这种雨给人一种细腻而深远的感觉,同时也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接着“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则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他宁愿选择两个地方住宿,也要去体验和聆听那些自然界的声音,比如远处猿啼的回响,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享受,更是对孤寂生活的某种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雨夜行图,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独特的情怀和对自然深厚的情感。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文章似扬马,风骨又清羸。
江汉君犹在,英灵信未衰。
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
日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
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
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
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
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閒。
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
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
净色和云落,喧声绕石斜。
明朝更寻去,应到阮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