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梦英大师

独携瓶锡欲春残,深入终南路屈盘。

万象幽玄吟里见,一心圆寂定中观。

翠微寺在杉松老,紫阁峰高水石寒。

莫凭危栏临北望,满城烟草是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独自带着酒壶和锡杖,时近暮春我深入南径蜿蜒曲折。
在诗的意境中,万物深邃玄妙,内心在禅定中洞察一切。
翠微寺坐落在古老的杉松之间,紫阁峰高耸,山水清凉。
切勿倚靠高栏向北眺望,满眼的烟雾笼罩下的城池就是长安。

注释

独:独自。
携:携带。
瓶锡:酒壶和锡杖。
欲:将要。
春残:暮春时节。
万象:万物。
幽玄:深邃玄妙。
吟:吟咏。
一心:内心。
圆寂:禅定。
定中观:禅定中的洞察。
翠微寺:一座古寺。
杉松老:古老的杉松。
紫阁峰:紫色山峰。
水石寒:山水清凉。
危栏:高栏。
临:眺望。
北望:向北看。
满城烟草:满城烟雾。
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唐朝的长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徽之的《送梦英大师》,展现了诗人送别佛教高僧时的深情与景象描绘。诗中不仅有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写,也透露出诗人对禅宗修行的一种理解和向往。

"独携瓶锡欲春残,深入终南路屈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独立携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品,进入终南山区,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前进,彰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净化的意境。

"万象幽玄吟里见,一心圆寂定中观。" 这两句则是对禅修状态的描绘,诗人通过吟诵佛经,领悟到了万物的奥秘,而一心致志地在宁静中观照自心,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在觉悟的精神。

"翠微寺在杉松老,紫阁峰高水石寒。" 这两句写出了终南山区的翠微寺所处环境,古老的杉松和雄伟的紫阁峰,以及清冷的溪水与坚硬的岩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莫凭危栏临北望,满城烟草是长安。" 最后两句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倚靠在危险的地方向北眺望,更不要沉浸于对远方长安的怀念之中,因为眼前的自然风光和心中的禅定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佛法修行的体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寓着对离别友人的深情。

收录诗词(21)

杨徽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 字:仲猷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
  • 生卒年:921~1000

相关古诗词

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禁林宴会之什

星移岁律应青阳,得奉群英集玉堂。

龙凤双飞观御札,云霞五色咏天章。

禁林渐觉清风暖,仙界元知白日长。

诏出紫泥封去润,朝回莲烛赐来香。

二篇称奖恩尤重,万国传闻道更光。

何幸微才逢盛事,愿因史册纪馀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峨眉

嘉州山水地,二蜀最为美。

翠岭叠峨眉,长澜涌锦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句(其五)

青帝已教春不老,素娥何惜月长圆。

形式: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