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月寄王眉叟

娇娥对春初,新画一眉月。

脉脉天涯心,迢迢拜瑶阙。

微光射边垒,行客忆离别。

今年十三度,随处见圆缺。

料得山中人,怜我冒风雪。

素衣尘欲缁,玄发星忽忽。

惟此哉生明,偏照归心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初春月寄王眉叟》描绘了初春时节,一位女子对着新月如画,寄托着对远方朋友王眉叟的深深思念。"娇娥对春初,新画一眉月",形象地写出女子在春日里凝视新月,仿佛在眉宇间勾勒出一轮弯月,表达出她对王眉叟的牵挂。

"脉脉天涯心,迢迢拜瑶阙",通过"脉脉"和"迢迢"两个词,展现出女子含情脉脉的心意,以及对千里之外的王眉叟如同朝拜天宫般的虔诚。"微光射边垒,行客忆离别",借月光洒在边塞之景,表达了行旅之人对离别的感怀,也暗示了女子对王眉叟的思念之情。

"今年十三度,随处见圆缺",女子感慨时间流逝,已经十三次在不同地点看到月亮的盈亏变化,每一次都触动着她的心弦。"料得山中人,怜我冒风雪",她想象王眉叟身处山中,或许能理解她的艰辛与思念,这份情感尤为动人。

最后两句"素衣尘欲缁,玄发星忽忽",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容颜憔悴,衣裳染上尘埃,黑发显得斑白。然而,这明亮的月光却照亮了她内心深处的思归之情,"惟此哉生明,偏照归心切",直抒胸臆,表达了她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王眉叟的深切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媒介,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在寄情山水之间流露出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115)

陈宜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泾河诗一首寄王克斋同知

古人云泾河,水流本浑浊。

今我来泾州,见水绕城郭。

尘颜照清泚,似怪缨可濯。

古来有谗士,曾厌清流恶。

形式: 古风

读灌夫传呈傅初庵学士

堂堂灌将军,非与侯者俦。

挺身入吴垒,发愤报父雠。

声名震朝野,意气凌斗牛。

鸿毛视贵戚,加敬贫贱流。

及其去官日,只结魏其侯。

武安约无信,是启怒所由。

况于行酒间,一语辄不投。

遂乃致奇祸,魏其甘与侔。

朝臣两可奏,太后鱼肉忧。

上书竟不辨,弃市渭城休。

地下为鬼雄,怒目亟复雠。

武安族已矣,一死俱荒丘。

虽云冥漠事,亦是朝廷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道友黄石崖寄惠李伯时所画石鼎联句图诗题其后

美哉刘进士,天赋俊逸才。

堂堂校书郎,琢句如琼瑰。

相逢一夜语,持论无尘埃。

苍髯丑道士,骨瘦撑枯柴。

痴坐默以哂,二子不足排。

等閒指石鼎,共赋聊摅怀。

冥心运巧思,下笔神鬼哀。

二子技渐穷,道士方咍咍。

叠出险怪语,不自人间来。

更阑烛见跋,炉火成寒灰。

诗成各假寐,鼻息声如雷。

曙光己不见,莫挽仙踪回。

明朝语昌黎,叹服称奇哉。

雄文照千古,事迹不可埋。

龙眠画入神,写意兼形骸。

厓翁秘之久,寄赠来金台。

披图再玩味,使我昏眸开。

精神俨如在,恨不吾同侪。

长歌续遗响,清风绕茅斋。

形式: 古风

双耳忽鸣

双耳忽尔鸣,似非人籁传。

晴雷殷白昼,石涧奔寒泉。

曾瑟固宜舍,陶琴可无弦。

冥心试静想,触类问苍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