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三月》,它描绘了春天景象和诗人对于时光易逝、青春难以挽留的感慨。诗中“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两句表达了春季的迅速流转,花开花落,时间不等人的情感。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年轻无悔的追求。这里的“三月”指的是春季,而非特定日期,象征着一年中最为鲜活和充满生机的时候。
接下来的“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对远古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于逝去英雄事迹的无尽思念和哀叹。其中,“吴国地遥”指的是南方的吴越之地,而“汉陵”则是指古代帝王陵墓,这里用以形容历史的悠远与沉重。
最后,“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挽回的往昔和目前的困顿,只能寄托于自然之中寻求片刻的安宁。这里的“新愁旧恨”指的是不断积累的情感苦恼,而“邻家瓮底眠”则是隐喻诗人希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历史沉重以及个人的无奈与寄托的情怀。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访戴船回郊外泊,故乡何处望天涯。
半明半暗山村日,自落自开江庙花。
数盏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
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
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山头水从云外落,水面花自山中来。
一溪红点我独惜,几树蜜房谁见开。
应有妖魂随暮雨,岂无香迹在苍苔。
凝眸不觉斜阳尽,忘逐樵人蹑石回。
紫蜡融花蒂,红绵拭镜尘。
梦狂翻惜夜,妆懒厌凌晨。
茜袖啼痕数,香笺墨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