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十一首(其四)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

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形式: 古风

翻译

玉制筷子落在春天的铜镜上,我独自坐着忧虑湖边的水色。
听说她像阴丽华般美丽,她的风姿在烟雾中与邻居相连。
青春已经过去,白日仿佛催促着时光流逝。
只担心荷花开放得太迟,会让我心碎。
思念深重,我不惜在梦中寻找,日夜向着阳台的方向。

注释

玉箸:比喻洁白如玉的筷子。
春镜:春天的铜镜,形容湖面如镜。
湖阳水:湖边的水面。
阴丽华:古代美女,此处借指所思之人。
风烟接邻里:形容女子的风姿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如同邻居可望而不可即。
青春已复过:青春不再。
白日忽相催:白日渐短,仿佛在催促时光。
荷花晚:荷花盛开的季节。
意已摧:心情或希望破灭。
相思不惜梦:为了思念而不惜在梦中相见。
阳台: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常指女子居所。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或朋友深切思念的诗句。首先,"玉箸落春镜"一句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春日中独自对着镜子,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坐愁湖阳水"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湖阳水常象征着远方或故乡,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

接着,"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这两句通过听闻花香和邻里的风烟,主人公的心情得到了短暂的慰藉。这里的“阴丽华”指的是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它象征着远方亲人或朋友的音容笑貌。

然后,“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主人公意识到时光不等人,而自己的青春也已经过去了一部分,这种感悟让人倍感珍惜时间。

紧接着,“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这两句则表现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遗憾。这里的“荷花晚”可能是指夏日荷花盛开时光短暂,引申为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有其结束的时候。

最后,“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这两句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或朋友无尽的思念之情,即便是在梦中也愿意与他们相聚。"日夜向阳台"可能是指主人公每天都要登上高处,以望眼欲穿的姿态去寻觅心中的那个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深沉的相思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不舍昼夜的珍惜。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寄远十一首(其五)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短。

形式: 古风

寄远十一首(其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形式: 古风

寄远十一首(其七)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形式: 古风

寄远十一首(其八)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

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

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

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

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