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唁诗.少保张公

将军本北人,归顺年已久。

擢身将校中,腰绾中国绶。

身润白玉洁,面狞黑铁丑。

刚勇有武威,功出众人右。

一朝天柱折,当昼丰其蔀。

阴阳反铁炭,杯棬贼杞柳。

公卿文章士,尽醉马乳酒。

未闻天地间,生死反噬狗。

幸有张将军,强哉气赳赳。

生死不携异,宁受奸宄狃。

平生铁石肠,明白照九有。

荧荧赤伏符,百拜悬右肘。

谋画入微茫,僵目拇撑口。

死战拓山开,高擎日月走。

剖心喂龙雏,淋漓血双手。

圣火寿绵绵,凡水焉能溲。

瞬目出死关,命在事非偶。

张巡埋骨地,顽石变琼玖。

白光射天门,璀璨夺星斗。

英气磨不坏,生公踵其后。

播荡大海外,若子死恋母。

屈指我世祖,建武又乙酉。

恶兽脑百裂,始识狮子吼。

天风吹新雨,浊劫净无垢。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此诗《二唁诗·少保张公》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张巡的追忆与悼念,展现了对英雄豪情与忠诚的赞美。

诗中首先描绘了张巡作为北方人的形象,归顺已久,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洁白如玉的品质和狰狞如铁的外貌,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通过“一朝天柱折”一句,暗示了国家危难的时刻,张巡面对困境,依然展现出刚勇和威严,功绩卓著,位列众人之上。

然而,随着局势的恶化,“阴阳反铁炭,杯棬贼杞柳”,比喻正义被邪恶取代,社会秩序混乱。此时,公卿文士皆沉溺于享乐,而张巡却坚守正道,不为所动,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诗中特别提到张巡的忠诚与勇敢,在国家危亡之际,他誓死捍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剖心喂龙雏,以鲜血染红双手,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决心。这种英勇的行为,最终使国家得以延续,如同圣火般绵延不绝。

最后,诗人以张巡的墓地为例,说明他的精神如同顽石一般,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璀璨夺目,如同珍宝。同时,诗人预言张巡的精神将传播到大海外,如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永远铭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张巡这位英雄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辛巳夏七月

辛巳夏七月,初五日正午。

太白灿然见,太阴亦俱睹。

索历验其次,太白躔在午。

兵争周分野,天下气当吐。

敬以诗识之,储为史官补。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十七砺

我有真黄金,只作土价卖。

陪笑遍示人,竟无一人买。

日暮哭归来,反为众所怪。

安得明眼人,与之语痛快。

形式: 古风

昭君叹

汉朝远人来入使,当时公卿短奇计。

紫清殿内一朵花,狂风妒春吹落地。

命堕穷阴鬼为侣,回首玉皇紫清里。

旧愁新愁东海深,黄鹂舌破伤春事。

江南绝色天下誇,元贼尽虏归胡沙。

或以嫁之鬻伪爵,于飞马背行天涯。

年深乐与生子女,情热比翼忘咨嗟。

果知礼义不忍去,亦有一死魂还家。

德祐百官人稷契,腹饱理学纵横说。

尚弃君父从背叛,乃教妻妾学贞烈。

男儿或老不晓事,女子正少欲守节。

天生至性教不得,时危罕见人中杰。

能尽妇道能诲儿,王陵之母王凝妻。

世间妇人谁及之,空恨昭君上马时。

颜色日老单于死,万里魂归身不归。

广寒嫦娥今尘土,应见青冢双泪垂。

形式: 古风

十八砺

挺挺大丈夫,为世一准则。

如何出处间,终始不明白。

四皓本周人,多为汉一出。

不终为周臣,身与道相失。

仅安汉社稷,暗堕张良术。

惟我则不然,一身无二适。

纵别生圣人,亦当死深密。

我出兴我朝,旧都建皇极。

今力未能之,昼夜祷空碧。

宣王车马来,一见死亦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