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露下晚蝉愁,诗人旧怨秋。
沅湘莫留滞,宛洛好遨游。
饮马逢黄菊,离家值白头。
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远方旅途的关切。
"露下晚蝉愁,诗人旧怨秋。"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愁苦的情怀,晚上的露珠、蝉鸣都似乎增添了诗人的忧愁,而这种情感与秋天相联系,常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象征着离别和哀愁。
"沅湘莫留滞,宛洛好遨游。"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旅途的美好预期。沅湘指的是湖南地区的河流,而宛洛则是古地名,今属河南省一带。这两处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山水。
"饮马逢黄菊,离家值白头。" 这两句中的意象强烈,饮马长城下的黄菊花,表达了对远行者的祝愿。而“离家值白头”则是说人生在世,转眼间便从年轻到老,这里暗示了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
"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夜晚的场景,竟陵指的是古地名,在今湖北省境内,而庾信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这里提及他的楼阁,或许是因为诗人要赴江陵,心中对文学前辈充满敬仰。
整首诗通过多种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美景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
残月暗将落,空霜寒欲明。
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先生归有处,欲别笑无言。
绿水到山口,青林连洞门。
月明寻石路,云霁望花源。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太傅怜群从,门人亦贱回。
入官先爱子,赐酒许同杯。
淮海春多雨,蒹葭夜有雷。
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
楚县入青枫,长江一派通。
板桥寻谢客,古邑事陶公。
片雨收山外,连云上汉东。
陆机犹滞洛,念子望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