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怀归

渭水苔矶阻旧游,梦回空馆却凝愁。

一声江笛巴云暝,半夜山风楚树秋。

星落古池孤影动,灯摇疏壁冷光幽。

迟明不寐空搔首,踪迹何由得狎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渭水边的青苔石矶阻碍了旧时的游玩,梦醒后空荡的馆舍更让我心生忧愁。
江笛声在巴地的暮色中响起,半夜的山风吹过楚地的树林,带来秋意。
星星落下,古老的池塘中孤独的倒影摇曳,灯光在稀疏的墙壁上摇曳,冷光幽深。
黎明将近,我无法入睡,只是徒然地挠头,不知如何才能找回与鸥鸟亲近的日子。

注释

苔矶:长满青苔的石头,代指过去的游历地点。
空馆:空荡无人的房屋,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巴云:巴地的乌云,可能指地理位置或天气。
楚树:楚地的树木,可能暗指诗人故乡或怀念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秋夜怀归》,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异地他乡,对故乡渭水边苔矶旧游之地的深深怀念。首句“渭水苔矶阻旧游”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欢聚之地的回忆,而“梦回空馆却凝愁”则透露出梦境醒来的孤独与愁绪。

接下来,“一声江笛巴云暝”通过江笛声和黄昏的巴地云彩,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寂寥。“半夜山风楚树秋”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意,以及对故乡楚地树木的思念。

“星落古池孤影动”描绘了深夜池塘边的孤独景象,星星落下,水面倒映的影子随风摇曳,更显诗人内心的孤寂。“灯摇疏壁冷光幽”则通过摇曳的灯光和寂静的墙壁,刻画出馆舍的冷清与诗人内心的凄冷。

最后两句“迟明不寐空搔首,踪迹何由得狎鸥”,诗人难以入眠,只能徒然抓头,感叹自己的足迹无法再回到那与鸥鸟亲近的自在生活,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寇准的怀旧之情和羁旅之苦。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秋夜怀归

背窗寒烛影沉沉,楚客乡思欲不禁。

板阁漏残人自远,水萤光淡夜方深。

牢愁闻雨眠疏屋,归梦随云彻故林。

忆著烟村旧风景,柿红时节又鸣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秋夜怀洛下一上人

游宦忘机久,心源亦自澄。

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

木叶惊栖鸟,寒窗暗静灯。

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秋夜独书勉诗友

西风惊万木,危坐思悠哉。

故国经年别,秋鸿半夜来。

人应多弃善,天岂不怜才。

休学严夫子,荒凉老钓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夜感兴寄吴顺之

耿耿不成寐,楚乡经暮秋。

故人遥海峤,寒月满江楼。

闭户生苍藓,安闲到白头。

如何太平日,独不出汀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