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寄彭通复(其二)

脉脉我所思,彭氏蹑遐踪。

婉婉若处子,未曾出房栊。

相望四千里,踰年阙相从。

五月君寄书,九月达京中。

我书欲报君,书到岁已穷。

岂不怀缱绻,无由觌君容。

参差天际云,缥缈乘朔风。

羽翼不吾施,翩彼南飞鸿。

君有高世行,我无适时功。

天命人得违,出处谅非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杂诗二首寄彭通复》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的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高尚品德的赞美。

首句“脉脉我所思,彭氏蹑遐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彭氏远行的足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着,“婉婉若处子,未曾出房栊”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友人的温婉与内敛,如同未出闺房的少女一般。

“相望四千里,踰年阙相从”道出了两人相隔遥远,一年未见的事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五月君寄书,九月达京中”描述了友人寄来的书信,虽然时间已经到了年末,但诗人的思绪依然停留在那封信上。

“我书欲报君,书到岁已穷”表达了诗人想要回信给友人,却因时间紧迫而未能如愿的心情。“岂不怀缱绻,无由觌君容”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见到友人面目的遗憾和思念。

最后,“参差天际云,缥缈乘朔风。羽翼不吾施,翩彼南飞鸿”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同天边的云彩,虽远却始终牵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无法像南飞的大雁一样自由地前往友人身边。

“君有高世行,我无适时功。天命人得违,出处谅非同”则是对友人高尚品德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及时完成任务的自责,以及对人生选择不同命运的理解和接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史馆独坐

地夐天逾近,风高午尚寒。

虚庭松子落,攲槛菊花乾。

抚卷俱千古,忧时有万端。

寂寥麟父笔,才薄欲辞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山水图

幽人无世事,高卧谢浮名。

山崦晴时出,溪流尽处行。

还闻有渔钓,相问扣柴荆。

不扫门前路,莓苔满地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道士薛玄卿归江东

知君此去渐难招,只在人间已廓寥。

市上有时逢卖药,山头何处觅吹箫。

仙岩花落溪流满,鬼谷云开对影遥。

未必故山安隐逸,海天凉月夜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祖生诗

浦城孝子身姓祖,自怜性命如粪土。

生才五岁遭乱离,有母更被官军虏。

零丁二十八春秋,母纵得生何处求?

天地茫茫明月恨,江山漠漠白云愁。

忽得母书惊母在,看书未尽泪先流。

书云流落河南县,河南蹋遍无由见。

唐州境上忽相逢,白发萧萧霜满面。

谁知喜极情转悲,傍人更问初别时。

千生万死到今日,始为母子东南归。

东南迢迢闽山路,入门犹记阶前树。

居人传说尽相看,鸡黍提携竟朝暮。

祖生母子真可怜,少壮离别老大还。

同时乡井被兵者,几人骨肉能生全。

愿生母子长寿考,四海升平永相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