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和陈次贾仲宣楼韵

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

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无尽兴。

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凭谁与问。

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

铜鞮路,极目长安甚近。当时宾主相信。

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乘暇整。

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江平浪稳。

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摸鱼儿·和陈次贾仲宣楼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主人公在楼头的活动,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以及对过去英雄事迹的回忆。

"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楼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招欢伯"可能是指某种招引喜悦之物或情境,而"和风吹老芳讯"则表明了诗人与大自然的沟通和呼应。

"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无尽兴。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 这几句描绘了楼头的景色,以及诗人凭栏远望时的心境。"蒲萄绿"形容的是楼外的青翠景致,而"碧岑才寸"则是对远处山峦之美的描述。"无尽兴"表明了这种景色带给诗人的无限欢愉。后两句则写出了即便是在燃竹烹泉的声音中,诗人也能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喜悦。

"凭谁与问。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铜鞮路,极目长安甚近。当时宾主相信。" 这几句则是诗人对过去历史的追思和怀念。诗人站在楼上,凭栏远望,心中泛起了对于旧城郭的怀想,以及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回忆。"铜鞮路"可能是指通往长安的一条道路,而"极目长安甚近"则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向往和亲近感。最后两句"当时宾主相信",可能是在表达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信任和景仰。

"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乘暇整。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江平浪稳。" 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翩翩公子登高赋"可能是在写诗人的自我状态,而"局面还思著紧"则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严肃态度。后两句则是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谩课柳评花"可能是在形容春天的景色,而"援镜搔蓬鬓"则是一种梳妆打扮的情状。最后一句"江平浪稳",则描绘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水上情境。

"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个人生活的一种渴望和无奈。"怅我有兰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拥有与享受,而"何人共楫"则是在询问谁能与之同舟共济。最后一句"毋作孔明恨"可能是对于历史上的某种故事或人物(如诸葛亮)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无奈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日常生活以及对过去历史的追思,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其二)壬子初度

对垂弧、引觞一笑,凄凉薄分天气。

丁年驰骛弓刀后,报国孤忠自许。堪叹处。

今老矣,强颜犹踵邯郸步。安能远举。

谩目送征鸿,梦劳胡蝶,无计便归去。

清闲禄,旧说天公靳予。何时松菊村墅。

生非燕颔鸢肩相,岂是觚棱鹓鹭。收拾取。

休直似、文渊定远空怀土。阿戎可语。

待乞得身还,屏伊世累,甘受作诗苦。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一)送窦制干赴漕趁班

趁西风、且登黄鹤,挥豪先奏秋赋。

燕山桂种清芬在,人物翩翩如许。堪羡处。

长安近、蟾宫相继金闺步。佳哉盛举。

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

荆州事,多幸乡情相予。几番灯柝棋墅。

转头江阔轻帆速,梦入吴松鸥鹭。君记取。

旧王粲、曾言信美非吾土。故人相语。

为细数艰难,满头雪白,无奈戍边苦。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满江红(其五)丁未初度自赋

老去生涯,都付与、一丘一壑。

功名事,惭非好手,几逢危著。

走马斗鸡年少趣,椎牛酾酒军中乐。

到而今、浑似梦中看,休休莫。江湖路,西风恶。

霄汉志,秋云薄。更那堪州铁,铸成重错。

当贵买臣毋足羡,知非伯玉真能觉。

问心期、应有海翁鸥,山人鹤。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自和

自入春来,花信费、几番风了。

先付与、红妆万点,苍颜一笑。

旧说沈香亭北似,今虽濯锦江头少。

最可人、枝上月笼春,烟含晓。亨会称,花王好。

嘉聘惜,梅兄早。对芳容细玩,天然新巧。

羯鼓不须催太甚,霓裳易散梨园老。

任杜鹃、犹自殿韶华,呼殷道。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