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登千佛山顶

泰山出青云,天半苍然独。

梁宋暨东溟,万里环其足。

阴嶂走济南,云涛尚奔蹙。

势尽居益高,堑断无陂麓。

振衣斗直上,陟磴逾援木。

落叶下泺泉,秋风散海曲。

一卷华不注,拖云点青绿。

犹见山花开,顾绝栖鸟躅。

高寒不可留,归来泛秋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月八日登临千佛山顶的壮丽景象和深刻感受。姚鼐以细腻的笔触,将千佛山的雄伟与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诗人开篇即以“泰山出青云,天半苍然独”两句,描绘了千佛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梁宋暨东溟,万里环其足”,进一步强调了千佛山的辽阔视野,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其脚下环绕。

随后,诗人通过“阴嶂走济南,云涛尚奔蹙”描绘了千佛山周围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势尽居益高,堑断无陂麓”则表达了千佛山的高度和险峻,暗示攀登之不易。

接下来,“振衣斗直上,陟磴逾援木”描述了登山的过程,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而“落叶下泺泉,秋风散海曲”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美妙。

最后,“一卷华不注,拖云点青绿”描绘了千佛山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共存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犹见山花开,顾绝栖鸟躅”则通过山花与鸟迹,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高寒不可留,归来泛秋菊”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留恋,以及对回归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千佛山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大明湖夜

南山已暝色,回见明湖光。

秋尽济南郭,渺然江水长。

中流上新月,轻舸复徜徉。

烟昏鸥鹭㝛,波沈芦荻苍。

孤往仍中夜,回飙城曲凉。

亭楸高拂雾,寺棘下零霜。

佛幢犹立魏,名士正思唐。

安知后游者,声迹永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白河(其一)

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

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

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

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白河

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

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

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

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

圣人岁北巡,虎旅万群集。

灌涨夏秋交,吏以供张急。

治道草露閒,隐虑事不给。

六飞竟安驱,神灵信怀辑。

我来辰角见,征衣不挟笠。

明当迎翠华,夜渡涨沙湿。

弥知近塞寒,霜风凌裤褶。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兼寄朱石君方伯东坡在密州除夕诗云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鼐与少詹方伯皆辛亥岁生今三十九矣故用其韵(其一)

吾生如尺捶,焉胜日取半。

少壮曾几时,抚节能无叹。

昔年十八九,里舍共嬉玩。

见君升明堂,瑶璧荐角散。

鄙才何所中,强逐冠盖伴。

贤愚别骥驽,征迈同昏旦。

凋年感新历,短檠荧旧案。

坐阅燕郊晚,行想淮流乱。

懿君清素怀,室阙奉匜盥。

联居幸时近,呻吟闻郑缓。

倏遭浮云翳,孰辩清济贯。

余才从俗客,署尾岂非懦。

孤怀复送君,冷若冰中炭。

郊环如可待,休踰燕昭馆。

运会有屈伸,宾饯易寒暖。

别离不可数,垂领髟行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