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伯易

扰扰闾巷士,过我何所为。

屡来徒我烦,不来我弗思。

少年乐知闻,喜与客子随。

晚岁事恬默,与世益参差。

骑马出寻人,中路辄自归。

归来亦何乐,书史自相期。

巳与往者亲,可无兹世违。

欲语无所得,起视北雁飞。

念子远千里,昔别今巳期。

寄声虽云多,所得竟亦稀。

近者忽报书,期我往就之。

不知予苦穷,系此不可离。

尚迫朝暮忧,宁有道路资。

人生少所同,老去财几时。

予势既若此,子复不肯来。

但恐百年间,龃龉终莫齐。

诗以寄子招,亦以写我悲。

形式: 古风

翻译

纷扰的街巷间,来访有何求?
频繁造访使我烦,不来又不在我心上。
年轻时喜好交际,常随宾客游荡。
晚年趋于宁静,与世渐行渐远。
骑马出门寻友,半途又独自返回。
回家何足为乐,唯有书籍相伴。
已与旧友亲近,岂能违背此生约定。
想说却无话可说,起身望见北雁南飞。
思念你远在千里,离别之日已成过去。
虽然信件频传,所得的安慰却少。
近日忽然来信,邀我去相见。
不知我困苦贫穷,这牵绊无法摆脱。
早晚忧虑不断,哪有路费出行。
人生少有相同,老去更难期待。
我如今处境艰难,你又不愿前来。
只恐百年后,我们的分歧难以弥合。
以此诗寄予你,也是抒发我的哀伤。

注释

扰扰:纷扰。
士:读书人。
屡来:频繁到来。
徒:白白地。
子:你。
恬默:宁静沉默。
参差:不一致。
中路:半路上。
辄:就。
书史:书籍。
相期:相互期待。
期:约定。
兹世:此生。
违:违背。
所得:得到的安慰。
北雁:北飞的大雁。
稀:少。
近者:近日。
报书:来信。
苦穷:困苦贫穷。
系:束缚。
朝暮忧:早晚忧虑。
道路资:路费。
几时:何时。
肯:愿意。
龃龉:不合。
齐:一致。
招:召唤。
悲:悲伤。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诗中“扰扰闾巷士,过我何所为”一句,已设定了整个氛围,一个在闾巷间来回徘徊的人物形象,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迷茫。而“屡来徒我烦,不来我弗思”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希望对方能够到来,以解其寂寞之情;又对频繁而来的打扰感到不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少年时期,乐于交游,与朋友同行,不仅是因为年轻的活力,更是因为心中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而“晚岁事恬默, 与世益参差”则透露出一种随波逐流的宿命感,似乎在说,人到老年,许多事情都只能顺其自然,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那么多的激情与执着。

“骑马出寻人,中路辄自归。”这一句,更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诗人不惜骑上马匹去寻找那位亲人,但又在半途而废,转身回返。这一行为,如同内心世界的写照,是对现实无奈的反抗,也是对于美好过去的怀念。

“归来亦何乐,书史自相期。”诗人回到家中,却发现书籍和历史成了他唯一的伴侣,这种孤独感愈发强烈。接着,“巳与往者亲,可无兹世违”一句,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追忆和留恋,希望能够与那些珍贵的记忆保持联系,不被现实所隔绝。

“欲语无所得,起视北雁飞。”诗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发现语言已经失去了它的力量,只能仰望天空中飞翔的北雁,寄托着自己的哀思。而“念子远千里,昔别今巳期”则是对亲人遥远离别的一种深切怀念。

“寄声虽云多,所得竟亦稀。”诗中的“寄声”一词,既包含了情感的传递,也体现了一种渺小与无常。虽然有很多的声音在云间飘荡,但最终能够真正到达心灵深处的,却是那么的微乎其微。

最后,“近者忽报书,期我往就之。不知予苦穷,系此不可离。”诗人接到了亲人的来信,急切地想要前往相聚,但现实中的苦难与贫穷让他不得不留在原地。这种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冲突,是整首诗最为沉痛之处。

“尚迫朝暮忧,宁有道路资。”诗人对于未来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不知道是否还有出路可寻。紧接着,“人生少所同,老去财几时”则是对生命短暂与物欲无常的一种深刻体认。

“予势既若此,子复不肯来。”诗人的处境如此,无奈之下,只能接受现实的残酷。而“但恐百年间,龃龉终莫齐”则是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一种感慨,担心在这漫长而有限的人生旅途中,无法与亲人达到内心深处的和解。

整首诗以“诗以寄子招,亦以写我悲。”作为结尾,不仅是对亲人的呼唤,更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人际关系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寄满子权

昔心何悠悠,今学益漫漫。

莽如浮江河,浩不际崖岸。

生虽乐文字,勤不偿几案。

重编空堆尘,折简久枯汗。

徒知陈市肆,表列环四畔。

已无探讨勤,胡可贤否按。

零丁晚观玄,泯灭旧习彖。

得指来岁期,失忘去日算。

尝闻勤惰间,已是愚智判。

蒙羞欲何颜,避耻愧无翰。

不能绳已怠,何力禁人叛。

文章触世嫌,议语限客窜。

时牵好恶卑,俗挠是非乱。

早衰夺旧刚,多病袭新懦。

心经衣食艰,事废米盐半。

何谋脱身去,割迹与俗断。

耕荒食新收,凿窒复旧贯。

念生如冬冰,至死仅春泮。

其间能几时,何恃苦自缓。

翩翩淮南英,显显士林冠。

方予未为游,辱子昔同闬。

篇章觌新华,论说听横捍。

包奇晚自走,去实王府玩。

近书何相撩,颇以名见谩。

不知老者拙,弃此久已断。

子方勇自树,解辔纵新駻。

行期拾春青,采缀绾归腕。

乖离思旧欢,迁徙就新绊。

无琴虽自歌,有酒欲谁伴。

闲暇当寄诗,持此资贸换。

形式: 古风

寄满子权

吾爱子权诗,苦嚼味不尽。

穷思欲名状,百比无一近。

初如贪追兵,屡请忽许进。

旗旄左右幢,戟剑后先刃。

方争奋拿先,忽睹斩乱徇。

徐驱得平郊,万甲合一阵。

偏裨走起颇,中间坐吴膑。

喊呀斗志酣,彷佛穷敌讱。

前军奔交兵,后马走断纼。

须臾声金收,万噪快一俊。

群降挑戈矛,叩拜乞用衅。

苍黄请命间,窃视不敢瞬。

玄云压空虚,半夜暴霆震。

睡耳起欲掩,惊仆失肝肾。

壮者固已然,况余乃龆龀。

及其久详味,欲吐复自吝。

有如罗百珍,次第嘬嚼顺。

贪丰不辞多,爱美忘馀馂。

故其留人口,虽久咽喉润。

何时匹马来,畏爱气两振。

唯其未合间,如不获谢蔺。

望风为此诗,颠倒犹合烬。

形式: 古风

寄满子权

子权今谓何,久不治简书。

子素赐我多,岂以此遂疏。

予亦如常时,病与贫相俱。

冉冉草没阶,客脚不踏庐。

贵者事名位,崖岸誇异殊。

贤者纵肯来,顾我欲取无。

惟馀龊龊徒,吾亦羞与居。

潭潭一室空,编帙环三隅。

暴阳不忧偿,偷饱幸未诛。

且可延朝昏,忧思老顽愚。

独有思子怀,涕下时喑呜。

形式: 古风

寄满居中衡父

前会去莫追,后见来无期。

别叹后见难,悔恨前会稀。

惟吾衡父兄,金纯玉光辉。

裁磨杀圭角,不与瓦砾齐。

大匠陶百窑,不问履下泥。

一衡举十钧,何弃毫与釐。

余独何为人,乃不忍使遗。

有如横道刍,万足踏不疑。

子何嗜好殊,独俯掇以归。

整束使不茨,欲令杂兰芝。

兰芝有天香,刍贱杂则非。

然其厕置间,适与薰染资。

文章每借观,罅隙窥晴曦。

议论使坐听,穴瞆闻英池。

春园或承招,游骑亦许随。

剧云爱风枝,爇火围夜棋。

纵谈心开张,倒笑冠攲披。

匹马载以来,东首颈脰疲。

夜梦不厌劳,百里夕一驰。

想见目与眉,百障千藩篱。

不虞自投置,遂若鸟遭黐。

何时获因缘,连箠促马蹄。

誓当尽晨昏,不复起退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