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庵

已怜门巷林中出,况复轩窗水畔开。

冷淡山光明枕簟,动摇波影上樽罍。

坐看天际孤舟失,惯见桑阴五马来。

长恨夕阳吟不足,阑干留共月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已经爱怜门前树林中的清幽景象,更何况轩窗又开在水边。
冷清的山光映照在枕席上,波动的水面倒映在酒杯中。
坐着看天边孤独的小船消失,常常习惯于看到桑树阴下五马齐来。
长久以来遗憾夕阳美景不能尽享,栏杆旁我愿与月光一同徘徊。

注释

已怜:已经爱怜。
门巷:门口小巷。
林中出:从树林中显现。
况复:更何况。
轩窗:高大的窗户。
水畔:水边。
冷淡:清冷寂静。
山光:山的光芒。
明枕簟:照亮了枕席。
动摇:摇动。
波影:水波的倒影。
上樽罍:洒在酒杯上。
坐看:坐着观看。
天际:天边。
孤舟:孤独的小船。
桑阴:桑树的阴影。
五马来:五匹马一起过来。
长恨:长久遗憾。
夕阳:夕阳。
吟不足:吟唱不够。
阑干:栏杆。
月徘徊:与月光一起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首句“已怜门巷林中出”,表达了对门前小径穿过树林的喜爱,显示出诗人生活的隐逸之趣。次句“况复轩窗水畔开”,进一步强调了居所临近水面的景致,轩窗与水相映,更显其环境的宜人。

第三句“冷淡山光明枕簟”,通过“冷淡”一词,描绘了山光的清冷而明亮,仿佛能照透枕席,营造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第四句“动摇波影上樽罍”,写水波荡漾,光影摇曳,映在饮酒的器具上,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第五、六句“坐看天际孤舟失,惯见桑阴五马来”,诗人静观世事,常有孤舟远行和富贵马车的景象,流露出淡然处世的态度。最后一句“长恨夕阳吟不足,阑干留共月徘徊”,诗人感叹夕阳美景难以尽述,宁愿在栏杆边陪伴明月,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陈舜俞的《东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闲适心境。

收录诗词(157)

陈舜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众乐亭

湖光野色著人衣,众乐开亭此处宜。

击棹高歌山自响,踏青红影岸相随。

消除矰缴容鸥鸟,改换风烟入柳丝。

荇菜藕花应见忆,短篷孤榜独来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传神悦躬上人

倦辔曾投林下宿,短篷重见越江边。

人归河岳仪型在,事隔桑溟物色传。

弟子共谈庭际柏,公卿多识社中莲。

高风自出空王侣,驰誉丹青是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吴少卿致政自咏

挂冠归故里,寻壑具巾车。

兰蕙庭阶茂,交游世路疏。

一壶新漏箭,千姓旧囊书。

寄问从公客,家金有几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酬余彦翔

我惭希世就穷儒,甚矣谋身子更迂。

不共枭狐倚城社,合随鱼鸟乐江湖。

古来只有风猷重,事去情知气味殊。

髀肉纵消吾舌在,任从儿女暗揶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