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悦躬上人

倦辔曾投林下宿,短篷重见越江边。

人归河岳仪型在,事隔桑溟物色传。

弟子共谈庭际柏,公卿多识社中莲。

高风自出空王侣,驰誉丹青是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曾在树林下歇息马车,再次见到短篷船停靠在越江边。
人事变迁,但山水依旧,人们谈论着庭中柏树,官员们熟知社中的莲花。
弟子们在庭院中讨论着柏树,那些显赫人物也熟知莲花的象征意义。
高尚的风范如同空中的伴侣,名声流传在丹青画卷中,令人感叹。

注释

倦辔:疲惫的马车。
林下:树林中。
短篷:小船。
越江:越地的江面。
河岳:山河大地。
仪型:典范、象征。
桑溟:比喻遥远的地方。
物色:景致、风貌。
弟子:学生或晚辈。
庭际柏:庭院中的柏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尊贵。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社中莲:社庙中的莲花,象征纯洁。
高风:高尚的品格。
空王侣:佛教中的空中仙人,比喻超凡脱俗。
驰誉:声名远播。
丹青:绘画艺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所作的《传神悦躬上人》,通过对倦游僧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僧人风采的赞赏和对其修行境界的敬仰。首句“倦辔曾投林下宿”描绘了僧人旅途劳顿后在林间歇息的情景,显示出其生活的简朴与坚韧。次句“短篷重见越江边”则暗示了上人在江边的再次相遇,可能带有某种缘分或感慨。

“人归河岳仪型在”赞美了上人如山河大地般的威严仪态,暗示其内在的高尚品德如同自然界的伟大气象。而“事隔桑溟物色传”则表达了上人虽已远离尘世,但其事迹和精神仍能通过物事流传,影响他人。

“弟子共谈庭际柏,公卿多识社中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上人在弟子和官绅中的影响力,他的智慧如同庭院中的柏树,高洁如莲,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最后,“高风自出空王侣,驰誉丹青是可怜”总结了上人的高尚品格,他的德行超越常人,其声誉流传于画作之中,令人赞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具有高尚品质的僧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传神悦躬上人的敬仰和对超凡人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157)

陈舜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吴少卿致政自咏

挂冠归故里,寻壑具巾车。

兰蕙庭阶茂,交游世路疏。

一壶新漏箭,千姓旧囊书。

寄问从公客,家金有几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酬余彦翔

我惭希世就穷儒,甚矣谋身子更迂。

不共枭狐倚城社,合随鱼鸟乐江湖。

古来只有风猷重,事去情知气味殊。

髀肉纵消吾舌在,任从儿女暗揶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竹云洞

长干龙老长龙孙,竹里阴阴锁昼云。

莫问何年初入洞,由来一日可无君。

清围栏槛喧难入,翠滴衣裾静欲闻。

会得岁寒看苦节,凭谁吟对雪缤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西林寺

东林移宿过西林,风霭萧萧结暝阴。

随处水声喧屐齿,傍人山色上衣襟。

道于尘土知无用,乐在云泉亦损心。

拟付离骚与猿鸟,樵苏应怪久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